
“蔓草難除”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字面指蔓生的雜草難以徹底鏟除,比喻惡勢力一旦滋長就難以根除。強調對負面事物若不及時遏制,後期處理難度會大幅增加。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隱公元年》。原文記載鄭莊公之弟共叔段勢力膨脹,大臣勸谏:“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借草喻人,警示隱患需早除。
3. 結構與用法
4. 應用場景
常見于曆史評述、社會問題分析等語境。如《魏書》曾用此語批評放任弊端導緻積重難返的現象。現代可引申至環境治理、打擊犯罪等領域,比喻根深蒂固的頑疾。
《蔓草難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問題、矛盾等難以徹底解決。
《蔓草難除》的拆分部首是 “艹”,筆畫數為 9。
《蔓草難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本名著《紅樓夢》。在小說中,薛寶钗用這個成語形容自己的嫂子賈母,意味着賈母的明慧德行令她敬而遠之。
《蔓草難除》
在古時候,成語《蔓草難除》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1. 這個團隊内部的矛盾非常深,看起來蔓草難除。
2.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們很久,真的是蔓草難除。
嫁禍于人、鐵杵磨成針、九牛一毛、畫蛇添足
難以解決、根深蒂固、久治不愈
輕而易舉、迎刃而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