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記注官的意思、記注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記注官的解釋

隨侍天子左右記錄天子言行的官,即起居注官。 清 代由翰林、詹事等日講官兼任。《清史稿·禮志七》:“又 高宗 初年,文三品、武二品以上賜茶,餘惟記注官、外國使臣與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記注官是中國古代史官體系中的專職記錄官職,主要職責為記載帝王言行、朝政要務及國家大事。其名稱始見于宋代,前身為"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制度。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記注官需"逐日記錄天子言行,謂之起居注",通過系統化的史料編纂為後世修史提供原始檔案。

該官職在職能上包含三個核心維度:其一為實錄起居,要求"凡朝會議政、祭祀典禮、巡幸宴遊皆詳錄備存"(《曆代職官表》卷五);其二為史料編纂,需定期整理原始記錄形成《起居注冊》;其三為監督機制,明清時期規定"記注之冊,歲終送内閣收藏,永為定例"(《清史稿·職官志》),通過制度設計确保曆史記載的客觀性。

在曆史沿革方面,宋代設"記注案"專司其事,元代改稱"起居注官",至明清兩代形成完備體系。康熙年間确立"日講起居注官"制度,由翰林院官員兼任,實行"記注與編纂分離"的雙軌制。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起居注冊》共計12,000餘冊,是研究該制度的重要實物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記注官”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職責是記錄和注解重要事務,尤其是隨侍天子左右、記載其言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記注官是負責記錄君主日常言行及國家大事的官員,即“起居注官”。其名稱來源于“記錄”和“注解”的雙重職能,需對事件進行準确描述和解釋。

  2. 曆史與設置

    • 清代由翰林院、詹事府的日講官兼任此職,屬文官體系。
    • 據《清史稿》記載,高宗時期,記注官在宮廷禮儀中享有特殊待遇,如與外國使臣一同參與賜茶儀式。
  3. 職責與要求
    記注官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出色的記憶力及分析能力,以确保記錄的客觀性和準确性。此外,還需整理注解文獻,輔助編纂史書。

  4. 文化關聯
    《左傳》中曾提及記注官被贊為“善之者”,凸顯其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這一職位也反映了古代中國對曆史記載的重視。

記注官是兼具文書記錄與曆史編纂職能的官員,多見于明清宮廷,其工作為後世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基礎。如需更多細節,可查閱《清史稿》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不自禁鄽市刺探大白日代表團打問德綏飛躍奉貢負穢桴木貫道骨結核合溜渹渹紅妝懷奇黃履荒甯化先賤侮翦刈交鈎解扣兒街面兒上紀綱金商疾霆不暇掩目決張看齊枯尅硫酸亞鐵漭鹵馬馱茗戰缪書毗補憑愚佥然蛴螬情知道祁祁崎峭髷髻榮冠茹藘神府升華聲域慎密谥冊首鼠霜芬庶鳥說明文豎議倏易鎕銻烏暗烏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