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虱處裈中”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shī chǔ kūn zhō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比喻人身陷困境無法自拔,或指世俗生活的拘謹局促。字面意思是虱子躲在褲子的縫隙裡,既難以逃脫,又受限于狹窄空間,暗含諷刺和貶義色彩。
源自晉代阮籍的《大人先生傳》。文中以虱子“逃于深縫,匿乎壞絮”卻自以為安全的形象,諷刺那些自認為生活優越、實則眼界狹隘的士大夫。
通過這一成語,既警示人們開闊視野,也揭示了環境對個體的束縛。
《虱處裈中》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保守、拘謹,不敢放松自己的舉止言談,過于小心翼翼的狀态。
《虱處裈中》的拆分部首是虍(虎)和衣(衣服),其總共有14個筆畫。
《虱處裈中》最早見于唐代元稹的《别李十八判官席上》:“李希言,心之所慮者慮甚,氣之所賤者賤極。虱處裈中,欲去新其急,心若火燎,口言未可出。”後來成為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成語。
《虱處裈中》(處和裈使用繁體字處和裈)。
在古時候,《虱處裈中》的“虱”字有時候會寫成“蝕”,“裈”字有時候會寫成“裩”。
他對待每一個細節都非常小心,完全虱處裈中。
- 虱居鼠穴:形容行動非常隱秘和謹慎。
- 衣食無憂:形容生活富足,不缺食物和衣服。
- 講究:形容一個人注重細節,處事小心。
- 小心翼翼
- 謹小慎微
- 輕車熟路:指一個人對事物非常熟悉,行動自然而然。
- 放手大膽:指一個人敢于冒險,不拘泥于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