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沉陷”。1.淪陷。 清 侯方域 《定鼎說》:“ 熹皇 初禦, 遼左 沉陷,彎弓躍馬,仇讐是尋。”
(2).地面或建築物的基礎陷落下去。如:正橋基礎沒有位移的沉陷。
(3).沉淪,陷入不好的境地或不愉快的情緒之中。《花城》1981年第5期:“一位老邁的、心力交瘁的他正沉陷于回憶、反省、矛盾之中。”
“沈陷”是漢語詞彙,也可寫作“沉陷”,讀音為“shěn xiàn”()。該詞有三種主要含義:
淪陷
指領土被敵人侵占,屬于曆史性用法。例如清代侯方域《定鼎說》中“遼左沉陷”,即指領土失守。
地面或建築物下陷
描述因地質或工程問題導緻的物理性沉降。如:“正橋基礎沒有位移的沉陷”,強調地基結構的下陷現象。
陷入負面狀态
引申為沉淪于困境或情緒中。例如《花城》中“心力交瘁的他正沉陷于回憶、反省、矛盾之中”,表達精神層面的深陷。
使用提示:現代漢語中,“沉陷”更常用,尤其在工程或心理學領域;而“沈陷”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差異。
《沈陷》是一個表示物體下降、沉沒或陷入困境的動詞。它指的是物體被迅速或沉默地深深地陷入或沉沒在地面、水中或其他物質中。
《沈陷》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氵)”和“阝”。據《漢字源流字典》的統計,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沈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在古代,它的寫法是“瀋陷”,意為水深且陷入其中。隨着時間的推移,其寫法逐漸簡化為現代常見的“沈陷”。
繁體字“沉陷”是《沈陷》的另一種寫法。在一些繁體字使用的地區,特别是台港地區,人們更常使用這種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所以《沈陷》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寫法也有所變化。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的寫法為“瀋陷”。隨着社會的進步,漢字書寫逐漸簡化,而現代的“沈陷”則成為了通用寫法。
1. 暴風雨過後,村莊裡的田地全部沈陷在水中。
2. 沒有經濟支持,這個小公司可能會沈陷于債務中。
3. 我們應該采取措施,防止河岸進一步沈陷。
1. 沈沒:指物體被完全陷入水中或其他物質中。
2. 深陷:指物體被陷入較深的地方。
3. 沉淪:指人或物陷入困境,失去自由或權力。
1. 下沉:表示物體向下移動或下落。
2. 落入:用于形容物體落入某個地方或狀态。
3. 掉落:指物體從高處或原來位置墜落。
1. 浮起:指物體從水中或其他物質中上升。
2. 升起:表示物體從低處往上升。
3. 升騰:意為物體向上升起或飄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