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飄飖的意思、飄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飄飖的解釋

(1).風吹貌。《文選·班彪<北征賦>》:“風猋發以飄颻兮,谷水漼以揚波。” 劉良 注:“飄颻,風馳皃。” 晉 傅玄 《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葉哀蟬曲》:“涼風飄颻兮吹玉階,秋葉颯兮鳴蟬哀。”

(2).飄蕩;飛揚。 漢 邊讓 《章華台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 唐 武元衡 《寓興呈崔員外諸公》詩:“三月楊花飛滿空,飄颻十裡雪如風。”《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

(3).形容動蕩、起伏。 晉 陶潛 《閑情賦》:“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又釣人飄颻於左右,遊禽出沒乎前後。”《明史·俞通海傳》:“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颻若遊龍。”

(4).搖動;晃動。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所餘十九齒,飄颻盡浮危。”《西遊記》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寶殿尋時,忽見光彩飄颻。”

(5).飛翔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焉得淩霄翼,飄颻登雲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繼續遊蜂聚,飄颻戲蝶輕。” 宋 歐陽修 範仲淹 等《鶴聯句》:“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

(6).形容舉止輕盈、灑脫。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 明 梁辰魚 《好事近·寄懷》套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茔遘俠》:“看他豐姿出羣,飄颻韻生,我琳瑯觸目今何幸。”

(7).流落;飄泊。《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 羽 勸 備 殺公, 備 不從。及至 夏口 ,飄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獵中,若從 羽 言,可無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羈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 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郎年少,自分離;孤身何處飄颻。”

(8).形容馳思高遠。 晉 葛洪 《抱樸子·辭義》:“夫文章之體,尤難詳賞……明飄颻之細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韋應物 《橫吹曲辭·長安道》:“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清 劉大櫆 《海門鮑君墓志銘》:“蓋君之天才鴻麗,山峙泉湧,放恣飄颻,極馳騖之能,不勞紀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遙遠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經陳思王墓詩》:“飄颻 河 朔遠,颭飇颶風鳴。” 唐 高適 《燕歌行》:“邊庭飄颻那可度,絶域蒼茫無所有。”

(10).指缥渺貌。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近臣零落今誰在,仙駕飄颻不可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飄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物體在風中輕盈飄動、搖曳不定的狀态,常用于描繪輕柔物體(如旗幟、絲帶、柳絮、雪花等)隨風起伏的動态景象。其核心含義側重于輕盈、飄蕩、不穩定的視覺感受,常帶有優美或蕭瑟的意境。

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隨風飄動搖曳

    指物體因風力作用而在空中或水面輕柔地擺動、起伏。

    例:旗幟在風中飄飖|柳絮隨風飄飖。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該義項,強調其動态輕盈的特征。

  2. 比喻動蕩不安或漂泊無定

    引申形容人生際遇、時局或心境的起伏不定,隱含無依無靠之感。

    例:亂世中身世飄飖|鄉愁如落葉飄飖。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指出其抽象化用法。


二、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1. 曹植《洛神賦》

    “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描繪洛神衣袂如雪花在旋風中輕盈飄舞,突出仙姿飄逸之美。

    來源:中華書局《曹植集校注》。

  2. 杜甫《新婚别》

    “羅襦不複施,對君洗紅妝。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詩中“飄飖”暗喻戰亂中夫妻離散的命運(注:此例為引申義語境)。

    來源:《杜詩詳注》(仇兆鳌注本)。


三、語義辨析


四、現代使用場景

  1. 自然描寫:

    形容落葉、風筝、雲煙等輕柔物體的動态。

    例:“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飖,尋找新的土壤。”

  2. 文學修辭:

    用于詩歌、散文中營造空靈或寂寥的意境。

    例:“她的思緒如羽毛般飄飖,無處安放。”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
  4. 曹植《洛神賦》(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杜甫《新婚别》(《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七)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現代詞典釋義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官網漢語大詞典數據庫,但具體條目需訂閱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飄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風吹的樣子
    形容物體在風中搖曳或飄動的狀态。
    例:劉良注《文選·班彪》提到“飄颻,風馳皃”,即風吹動時的景象。

  2. 飄蕩、飛揚
    指物體在空中輕盈飄動或隨風飛揚。
    例:唐代武元衡詩“三月楊花飛滿空,飄颻十裡雪如風”,以楊花紛飛比喻飄飖的動态。

  3. 動蕩、起伏
    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波動或心神不甯。
    例:陶淵明《閑情賦》中“神飄颻而不安”,表現思緒的動蕩。

  4. 搖動、晃動
    指物體因外力作用而擺動。
    例:韓愈詩句“飄颻盡浮危”形容牙齒松動的狀态。

  5. 飛翔貌
    引申為鳥類或輕盈物體的飛翔姿态。
    例:阮籍《詠懷》中“飄颻登雲湄”,描繪淩空飛翔的意境。


二、其他引申義(見于部分文獻)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力便娟别裔冁然而笑誠貞塵羽癡呆懵懂蝩蟲出跨粗安村裡大家夥打手勢大自在躲清閑芳信分遣撫輯購拿官書固寵國婚酣湎夾衩節端旌德覺道決徒儈豕曠抱礦石機領諾柳子祠馬匙祃旗蒙松米家山缗襁沫水木梃朋輩纰戾皮子洽平乞兒乘小車輕諷拳法戎馬倉皇申狀勢能術者訟府聽習同實土目尾巴主義渭濁泾清五圖瞎浪鑲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