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顯的意思、法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顯的解釋

法顯(約337-約422) : 東晉旅行家,高僧。本姓龔,平陽武陽(今山西臨汾縣境)人。為求佛法,于公元399年西行取經,從長安(今西安)出發,經西域,前後十五年遊曆天竺、獅子國(今斯裡蘭卡)、耶婆提國(今印尼爪哇)。然後經南海、東海回國,于412年到青州牢山(今青島崂山)登陸。是中國經陸路到達印度并由海上回國而留下記載的第一人。所著《佛國記》(又稱《法顯傳》)是研究南亞各國古代史地的重要資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法顯是東晉時期著名高僧、旅行家及翻譯家,其名字具有佛教文化内涵,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法顯(約334–420年),俗姓龔,出生于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或襄垣)。他3歲出家,20歲受戒,因深感佛教戒律殘缺,65歲高齡時(公元399年)從長安出發西行求法,曆經14年,遊曆30餘國,最終攜帶梵文佛經從海路歸國。


二、西行經曆與貢獻

  1. 路線與曆程
    他經敦煌、西域跨越蔥嶺,抵達北天竺(今印度),後至獅子國(今斯裡蘭卡)、耶婆提國(今印尼爪哇),最終于公元412年從海路在青州牢山(今青島崂山)登陸。

  2. 曆史意義
    他是中國首位經陸路抵達印度并通過海路返回的僧人,比玄奘西行早200餘年。此行不僅帶回大量佛經,還推動了佛教戒律的完善和經典翻譯工作。


三、歸國後影響

法顯在青島城陽不其城(今青島市城陽區)停留三個月,被郡守李嶷迎請講學譯經,促進了佛教在山東地區的傳播。其遊記《佛國記》(又名《法顯傳》)成為研究古代南亞曆史的重要文獻。


四、争議與考證

關于法顯的生卒年,不同記載存在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法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法義顯著、法術出衆之意。拆分部首為“⺀”和“日”,其中“⺀”為左邊的部首,表示“服飾”;而“日”為右邊的部首,表示“太陽”。 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來源于《康熙字典》。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的寫法有些許不同,但對于《法顯》這個詞來說,其寫法在古代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法顯》的例句:他的法術實在是太厲害了,簡直是法顯一般。 與《法顯》有關的組詞可以是“法術”、“法義”等。 近義詞可能有“法力”、“法術高強”等,反義詞則可能是“法術低下”、“法術平庸”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