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ckle; hook] 彎鈎形刀,有一短柄,裝有短木把,用于割莊稼或割草
亦作“鎌刀”。收割谷物和割草的農具。由弧形的刀片和木柄構成。有的刀片上帶小鋸齒。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草制汞鐵皆成庚》:“軍士於澤中鎌取馬草,晚歸,鎌刀透成金色。”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我們就好比那農夫的鐮刀,把四海的蓬蒿雜草,割了個幹幹淨淨。”
鐮刀是一種傳統農具,主要用于收割莊稼和割草。以下是詳細解釋:
鐮刀由刀片和木柄構成,刀片常呈彎鈎形或月牙狀,部分帶有小鋸齒,便于切割作物莖稈。其名稱源于形聲字“鐮”,從“金”部,“廉”聲,古代亦稱“刈鈎”。
《方言》記載“關西謂之鐮”,宋代文獻《春渚紀聞》提到鐮刀金屬變化現象。現代戲劇《膽劍篇》中亦以鐮刀比喻清除障礙的工具。
如需了解具體使用場景或工藝細節,可查閱來源、2、5、8的完整内容。
鐮刀是一種農具,用于收割莊稼,特指帶有曲刃的刀具。
鐮刀的部首是金(钅),總共有13個筆畫。
鐮刀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形聲字,由部首金(钅)和聲符柬組成。
繁體字“鐮刀”是對簡體字“鐮刀”的繁體書寫,兩者拼音及意思完全一樣。
根據古籍《說文解字》,古時候的鐮刀字的寫法是由兩個部分組成:金(钅)和毋(無)。這個寫法與現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
1. 爺爺手握着鋒利的鐮刀,正在田地裡割麥子。
2. 農民們用鐮刀快速、熟練地收割着莊稼。
割草鐮刀、收割鐮刀、鋤地鐮刀
刀把、刀柄、曲刃刀
直刃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