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捍的意思、邊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捍的解釋

亦作“ 邊扞 ”。邊防,邊境防務。《宋書·氐胡傳·略陽清水氐楊氏》:“頃破家為國,母妻子弟并墜沒虜中,不顧孝道,陳力邊捍,竭忠盡誠,未為朝廷所識。”《魏書·釋老志》:“請聽 苟子 等還鄉課輸,儉乏之年,周給貧寡,若有不虞,以拟邊捍。”《周書·文帝紀上》:“朝廷若以 悅 ( 侯莫陳悅 )為邊扞,乞處以 瓜 涼 一藩。” 唐 蘇颋 《授高仙芝右羽林軍大将軍制》:“宜復官資,更為邊扞。”《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十三年》:“且 染幹 者, 處羅侯 之子……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撫馴,使敵 雍虞閭 以為邊捍。”《宋史·外國傳三·高麗》:“ 遼 兄弟之國,存之足為邊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邊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邊捍”指邊防或邊境防務,強調對邊疆地區的守衛與防禦。該詞由“邊”(邊界)和“捍”(守衛)組成,屬動賓結構,字面意為“在邊界上守衛”。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書·氐胡傳》,記載楊氏家族“陳力邊捍,竭忠盡誠”,意為投身邊防事務。另在《魏書·釋老志》中也有“以拟邊捍”的表述,均與軍事防禦相關。

三、使用場景

  1. 軍事領域:特指軍隊駐守邊疆、抵禦外敵的行為,如“戍邊将士日夜邊捍”。
  2. 比喻引申:可形容堅守原則或立場,如“邊捍國家尊嚴”。

四、相關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宋書》《魏書》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捍

邊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由“邊”和“捍”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邊”的部首是辶,邊的筆畫數為四畫。

“捍”的部首是扌,捍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邊捍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詞義為“阻擋邊界”。具體用法為捍衛邊疆防線,阻止外敵進攻。

繁體

邊捍的繁體字為邊捍。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邊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邊捍”。現代字形有所變化,但意義保持一緻。

例句

他奮力捍衛着祖國的邊疆,不容許任何人侵犯。

組詞

邊界、捍衛、邊疆、邊防

近義詞

捍衛、保衛、守護、擁護

反義詞

侵犯、攻擊、破壞、背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