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稗粝的意思、稗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稗粝的解釋

猶粗糧。 晉 葛洪 《抱樸子·守塉》:“稗糲曠於圖廪,薪爨廢於庖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稗粝”是一個漢語詞彙,由“稗”和“粝”兩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稗粝”原指粗劣的谷物,如稗草籽實和糙米,後引申為質量低劣或價值不高的事物。例如,古代用“稗粝之食”形容簡陋的飲食,現代也可比喻文章、作品等缺乏深度或創意。


二、單字解析

  1. 稗(bài)

    • 本義:稻田中的雜草(稗草),果實可釀酒或作飼料。
    • 引申義:比喻微小、瑣碎的事物,如“稗官野史”(指非官方的瑣碎記載)。
  2. 粝(lì)

    • 本義:糙米或未精細加工的雜糧,與“精米”相對。

三、比喻與用法


四、相關成語

“稗粝”本身可視為成語,強調不純正或次等的特質,與“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等含義相近。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演變或例句,可參考古籍或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稗粝的意思

《稗粝》(bài lì)是指雜草、野草等不受人類種植、管理的植物。它們多生長在莊稼間或者莊稼之外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稗粝》由兩個部首組成:

1. 稗:由「禾」(hé)部首和「巴」(bā)構成,共8畫。

2. 粝:由「米」(mǐ)部首和「禾」(hé)構成,共10畫。

來源

《稗粝》一詞最早見于《論語·子罕第十九》:“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路聞之,曰:‘是學稗粥邪?’”(那項祭祀法則就如它存在,祭神時要像神仙确實在場一樣。子路聽了,說:‘這是學習種植雜草與糜粥嗎?’)

在這裡,“稗粝”比喻禮儀中不切實際、做作的行為。後來逐漸演變為指雜亂無章、混雜不純的零碎之物。

繁體

《稗粝》的繁體字為「稗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稗」的寫法有時會替換為「稗草」、「稗子」等。而「粝」的寫法有時會替換為「糜」。

例句

1. 這片田地長滿了稗粝,需要認真清理。

2. 這個文件裡有大量的稗粝資料,需要整理。

3. 這部電影的情節太稗粝,沒有邏輯可言。

組詞

稗草、稗子、稗米、稗粟、粝糠、粝皮

近義詞

野草、雜草、廢物、碎料

反義詞

糧食、谷物、莊稼、作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