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新收獲的糧食等農産品。《禮記·少儀》:“未嘗,不食新。” 鄭玄 注:“嘗,謂薦新物於寝廟。” 孔穎達 疏:“未嘗,則人子不忍前食新也。”《左傳·成公十年》:“公覺,召 桑田 巫,巫言如夢。公曰:‘如何?’曰:‘不食新矣。’” 杜預 注:“言公不得及食新麥。” 唐 杜甫 《園人送瓜》詩:“食新先戰士,共少及溪老。”
“食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
字面意義
指食用新收獲的糧食或農産品。例如《禮記·少儀》中提到“未嘗,不食新”,強調古代禮儀中需先祭祀祖先,之後才能食用新糧。
文化内涵
源自古代農耕社會的傳統,體現對收獲的敬畏與孝道。《左傳·成公十年》記載晉景公因疾病未能等到新麥成熟便去世,故“不食新”成為典故,暗含遺憾與無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原文,可參考《禮記》《左傳》相關篇章。
《食新》是由漢字「食」和「新」組成的詞語。其中「食」意為吃、食物,「新」意為新鮮、嶄新。
「食」的部首是「食」,由5個筆畫組成;「新」的部首是「立」,由8個筆畫組成。
《食新》是一種流行的網絡用語,常用于形容吃到新鮮、時尚的東西,例如美食、時尚潮流等。
《食新》的繁體字為「食新」。
在古代漢字中,「食」的形狀略有差異,但基本上仍然是以食物為形象;「新」的形狀也有所演變,但仍然保留了新鮮的含義。
1. 這家餐廳的菜品真是太食新了,一口就能感受到新鮮的味道。
2. 這個品牌的服裝款式總是很食新,每季都有新的設計。
食欲、餐食、食物、新鮮、更新、新潮
時尚、新穎、潮流
陳舊、過時、老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