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以危險為意。《漢書·揚雄傳下》:“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 顔師古 注:“ 服虔 曰:‘肆,棄也。’肆,放也,不放心於險而嘗思念也。” 晉 應貞 《晉武帝華林園集詩》:“幽人肆險,遠國忘遐。”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有肆險以禀朔,或踰遠而納賮。”
“肆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 sì xiǎn ,其核心含義為“不以危險為意”,即不因環境險惡而産生畏懼或戒備心理。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指對危險環境或境遇表現出不在意、不警惕的态度。例如《漢書·揚雄傳下》提到:“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顔師古注解:“肆,放也,不放心於險而嘗思念也”。此處的“肆險”強調在平安時不放松對潛在危險的防備。
語境延伸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形容人物無畏或超脫的态度。如晉代應貞的詩句“幽人肆險,遠國忘遐”,描繪隱士不懼險境;南朝顔延之的《赭白馬賦》中“有肆險以禀朔”,則形容駿馬面對險阻仍保持忠誠。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文學評論或曆史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注解。
肆險(sì xi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月)和⻨(工)。
肆險的拆分筆畫是:⺛(月)- 4畫,⻨(工)- 3畫,總共7畫。
肆險源自《說文解字》,在古代是指事物或情況變得非常危險和嚴峻的狀态。
肆險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肆險」。
古時候,《說文解字》中的肆險的寫法是「肊㠯 」,聲旁-逆文-波文。
例句:
1. 這個山洞裡黑暗而肆險,我們要小心行事。
2. 在暴風雨中,海上航行會變得肆險而危險。
組詞:
1. 肆意(sì yì):放肆而沖動的行為或态度。
2. 肆虐(sì nüè):猖獗而殘暴地進行行動。
3. 危險(wēi xiǎn):引起潛在的傷害或災害的可能性。
近義詞:危急、危険、危急。
反義詞:安全、平穩、穩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