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虜的意思、抄虜的詳細解釋
抄虜的解釋
搶劫虜掠。《瑜伽師地論》卷十八:“或遭兇猾竊劫抄虜,或遇非人來相嬈逼,便生驚怖,身毛為竪。”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義》:“始則寇邊抄虜,盜我財物,繼則羨我膏腴,耽我文繡,利我國土,遂窺神器。”
詞語分解
- 抄的解釋 抄 ā 謄寫,照原文寫:抄本。抄寫。抄襲。傳抄。 搜查而沒收:抄沒(?)。抄家。抄斬。 走簡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同“綽”。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虜的解釋 虜 (虜) ǔ 俘獲:虜獲。俘虜。(.打仗時捉住敵人;.打仗時捉住的敵人)。 俘獲的人。 中國古代對北方外族的貶稱。 筆畫數:; 部首: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抄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搶劫虜掠,指通過暴力手段搶奪財物或人口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抄:在詞中取“搜查、掠奪”之意,引申為強行奪取。
- 虜:原指俘獲敵人,此處指劫掠人口或財物。
兩字組合後,強調暴力性的掠奪行為,常見于描述古代戰争、寇亂等場景。
2.詞源與文獻用例
- 古代典籍:如《瑜伽師地論》卷十八提到“遭兇猾竊劫抄虜”,描述因暴徒劫掠引發的恐懼()。
- 近現代引用:曹亞伯在《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義》中用“寇邊抄虜”批判侵略者初期劫掠財物、後期侵占領土的行為()。
3.使用語境
- 多用于曆史、文學文本,尤其與戰争、社會動亂相關。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古語詞彙,常見于學術或特定語境中。
4.相關擴展
- 近義詞:劫掠、洗劫、擄掠。
- 反義詞:救濟、保護、安撫。
若需進一步探究詞義演變或曆史背景,建議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文獻考據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抄虜(chāo lǔ)一詞是指搶劫、擄掠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手部,右邊為虍部。抄虜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古時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繁體字中的《抄虜》是「插掠」。
以下是一些關于《抄虜》的例句:
1. 他們抄虜了敵方的辎重物資。
2. 曆史上曾經有許多抄虜行為,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痛苦。
與《抄虜》相關的組詞包括:抄掠、抄奪、抄劫等。近義詞有:劫奪、掠奪、劫掠等。而與之相反的反義詞則包括:保護、守護、珍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