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沒有遇到好的時機。 明 沉采 《千金記·宵征》:“官人,身不遇時,且自寧奈。”
“身不遇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個人沒有遇到好的時機或機遇,常用于感慨懷才不遇、時運不濟。
2. 出處與例句
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沈采的傳奇劇本《千金記·宵征》:“官人,身不遇時,且自甯奈。” 此句通過角色對話,表達了主人公對時運的無奈。
3. 用法解析
4. 近義詞
“生不逢時”與其含義相近,均強調機遇的缺失。
5. 權威解釋
《漢典》等工具書将其定義為“未逢良機”,并收錄于傳統成語詞典,具有較高的文學和曆史參考價值。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擴展閱讀,可參考《千金記》原文及古典文學研究資料。
《身不遇時》是一個成語,意味着一個人在適應環境、發展才華或者實現目标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和阻礙。
拆分部首:身(身體)、不(一種否定意思)、遇(遇到的意思)、時(時間)。
拆分筆畫:身(7畫)、不(4畫)、遇(12畫)、時(10畫)。
來源:《身不遇時》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奉贈包元禅師述懷》中。意為身體未能逢遇適合的時機。
繁體:身不遇時
古時候漢字寫法:身不遇時
例句:他一直秉持着正确的價值觀,但卻身不遇時,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組詞:身臨其境、身無寸縷、身體力行、自身難保。
近義詞:時運不濟、時來運轉、時逢良機
反義詞:身遇時機、身處良機、時勢使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