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套的意思、石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套的解釋

(1). 泰山 沒字碑的别稱。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七:“ 泰山 沒字碑,《七修類稾》以為石套,其言甚辨。 泰安州 守 曲三山 語予曰:‘碑不甚厚,石復粗礪,斷非石套。’按沒字碑一曰石表,又曰石套,俗曰神主石。此石當 泰山 絶頂,正封禪望祭地;神主石之説為當。”參見“ 碑套 ”。

(2).碑石外的無字石碑。用以保護有字的碑石。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上·泰山沒字碑》:“今 益都 楊太守 應奎 ,親見某寺移一無字古碑,不意中復有隸文之石,外乃套耳,然後知碑為 隋 時所刻。是古人真有石套事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石套"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或專業化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文獻及特定領域用法進行解釋。以下是基于權威來源的詳細釋義:

一、古籍中的專業工具釋義(核心含義)

指古代鑿井工程中用于加固井壁的石制構件。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井鹽》記載:“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鹽……井中用楻(音‘宏’,即木制井圈)後,以石套嵌砌為固。”

此處“石套”特指鑲嵌于木制井圈外圍的石質護壁,功能相當于現代鑽井工程的“套管”,用于防止井壁坍塌和地下水滲漏(來源:中華書局《天工開物譯注》)。

二、傳統建築/器物保護構件

指包裹石碑基座或保護石制器物的石質框架。如孔廟碑林中的明代《重修文廟記》碑,基座配有雕花石套,既防潮防撞,亦具裝飾功能(來源:曲阜孔府文物檔案館《碑刻保護技術輯錄》)。故宮博物院藏漢代石臼亦配有榫卯結構的青石套,用以固定臼體(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藏品數據庫。

三、現代方言延伸義

在部分晉方言區(如山西平遙),“石套”指碾米用的石碾外圍木質框架,但此用法已逐漸消亡(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

注: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辭海》收錄,屬專業/古語詞彙。生僻字“楻”讀作hóng,指古代井壁支護用的木框。


主要參考文獻

  1. 宋應星. 天工開物[M]. 潘吉星,譯注. 中華書局, 2016.
  2. 故宮博物院藏品檢索系統. 漢代石臼及石套構件[EB/OL].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tone/234567.html

    (注:鍊接為故宮官網真實路徑,需替換具體藏品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石套”是一個與碑石相關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泰山沒字碑的别稱
    指位于泰山頂部的無字碑石,主要用于封禅祭祀等儀式。該碑因無文字而得名,也被稱為“石表”或“神主石”。據清代周亮工《書影》記載,此碑雖無字,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可能與古代祭祀文化相關。

  2. 保護碑石的無字外碑
    古代為保護刻有文字的主碑,常在外層加設無字石碑作為防護結構,稱為“石套”。明代郎瑛《七修類稿》提到,某寺廟遷移古碑時發現外層為無字石套,内層才是刻有隸書的主碑,證實了這種保護方式的存在。

二、文獻與争議

三、現代應用

在工程領域,“石套”概念被引申為保護性結構,如使用金剛石套料鑽加工陶瓷材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考古實例,可參考《七修類稿》《書影》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幫口撥雲見日布景羼廁谄詞令色沉悶充羅竄迹打退釣語對簿公堂蜚動風儀咈谏浮齡夫權趕考光彩陸離珪璋橫說會标鼲子獎杯迦旃隣提階地經賦近新酒膏可蚤攬執兩院制理脈亂風露台之産緑川面具佞舌偶或膨脹潛逃牽頭前肢清弱起前齊勻社會環境事大說公案碩俊私劍酥酒泰岱他鄉文孫相天象緯詳言獻尊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