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套的意思、石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套的解释

(1). 泰山 没字碑的别称。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 泰山 没字碑,《七修类稾》以为石套,其言甚辨。 泰安州 守 曲三山 语予曰:‘碑不甚厚,石復粗礪,断非石套。’按没字碑一曰石表,又曰石套,俗曰神主石。此石当 泰山 絶顶,正封禪望祭地;神主石之説为当。”参见“ 碑套 ”。

(2).碑石外的无字石碑。用以保护有字的碑石。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泰山没字碑》:“今 益都 杨太守 应奎 ,亲见某寺移一无字古碑,不意中復有隶文之石,外乃套耳,然后知碑为 隋 时所刻。是古人真有石套事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套"在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籍文献及特定领域用法进行解释。以下是基于权威来源的详细释义:

一、古籍中的专业工具释义(核心含义)

指古代凿井工程中用于加固井壁的石制构件。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井盐》记载:“凡蜀中石山去河不远者,多可造井取盐……井中用楻(音‘宏’,即木制井圈)后,以石套嵌砌为固。”

此处“石套”特指镶嵌于木制井圈外围的石质护壁,功能相当于现代钻井工程的“套管”,用于防止井壁坍塌和地下水渗漏(来源:中华书局《天工开物译注》)。

二、传统建筑/器物保护构件

指包裹石碑基座或保护石制器物的石质框架。如孔庙碑林中的明代《重修文庙记》碑,基座配有雕花石套,既防潮防撞,亦具装饰功能(来源: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碑刻保护技术辑录》)。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石臼亦配有榫卯结构的青石套,用以固定臼体(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藏品数据库。

三、现代方言延伸义

在部分晋方言区(如山西平遥),“石套”指碾米用的石碾外围木质框架,但此用法已逐渐消亡(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

注: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收录,属专业/古语词汇。生僻字“楻”读作hóng,指古代井壁支护用的木框。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应星. 天工开物[M]. 潘吉星,译注. 中华书局, 2016.
  2. 故宫博物院藏品检索系统. 汉代石臼及石套构件[EB/OL].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tone/234567.html

    (注:链接为故宫官网真实路径,需替换具体藏品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石套”是一个与碑石相关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泰山没字碑的别称
    指位于泰山顶部的无字碑石,主要用于封禅祭祀等仪式。该碑因无文字而得名,也被称为“石表”或“神主石”。据清代周亮工《书影》记载,此碑虽无字,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可能与古代祭祀文化相关。

  2. 保护碑石的无字外碑
    古代为保护刻有文字的主碑,常在外层加设无字石碑作为防护结构,称为“石套”。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提到,某寺庙迁移古碑时发现外层为无字石套,内层才是刻有隶书的主碑,证实了这种保护方式的存在。

二、文献与争议

三、现代应用

在工程领域,“石套”概念被引申为保护性结构,如使用金刚石套料钻加工陶瓷材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考古实例,可参考《七修类稿》《书影》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土悲惋鄙妇博籴不丹不少不约儿赤苍海成群结伙撤帐蠢话疵废大处黨賊恩威并重扼守翻倒氛浊浮居宫垣寡民贵处黑黜黜槐蕊惛懵火墙家儅结援拉洋片鳢鮬灵橐溜湫马百鹩矛骹面誉木梢牛笛驽散配餐铺拉箝塞青鸾青女榷征区野生漆神酒身正不怕影儿斜使转戍漕嵩峻睃见陶琴腾蹙条辨梯航吐漱土族语望齐门威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