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釣語的意思、釣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釣語的解釋

謂通過言語、發話了解情況。《鬼谷子·反應》:“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陶弘景 注:“得魚在於投餌,得語在於發端;發端則語應,投餌則魚來。故曰釣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釣語是古漢語中的特殊表達方式,指通過含蓄、隱喻的語言進行試探或誘導,以達到特定的交流目的。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闡釋:


一、詞義核心:以言為餌的試探之術

指說話者故意使用隱晦或象征性言語,如同垂釣投餌,誘使對方流露真實意圖或态度。

典源依據:

《莊子·田子方》記載,孔子見溫伯雪子後感歎:“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郭象注雲:“釣語”即“言者所以在意也”,強調語言是傳遞深意的工具。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


二、修辭手法:隱喻與雙關的運用

在文學創作中,“釣語”表現為通過雙關、借代等修辭,使表層詞義隱含深層寓意。

典型用例:

《楚辭·漁父》中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以水之清濁隱喻處世之道,誘導屈原反思立場。

來源:《古代漢語修辭學》,王力著,中華書局,2004年。


權威文獻佐證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釣”:“以曲取物曰釣”,引申為言語的迂回誘導。
  2. 《文心雕龍·隱秀》(劉勰)論“隱之為體,義生文外”,與釣語“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性相通。

“釣語”是中國古代語言哲學與修辭藝術的結合,既體現對話策略的智慧,亦彰顯漢語“言近旨遠”的美學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釣語”是一個源自古代謀略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鬼谷子》等典籍中有詳細闡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釣語指通過言語試探或誘導,以獲取對方的真實信息或意圖,類似于“投餌釣魚”的策略。其核心在于用巧妙的言辭作為“誘餌”,引導對方主動回應。

  2. 出處與典故
    出自《鬼谷子·反應》篇:“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陶弘景注解:“得魚在于投餌,得語在于發端;發端則語應,投餌則魚來,故曰釣語。”

  3. 策略方法

    • 象比:通過象征、比喻(象)和類比(比)的修辭手法,間接探知對方态度。例如用曆史案例類比當前情境,觀察對方反應。
    • 無形求聲:不直接提問,而是用隱晦語言創造交流契機,讓對方在無防備中透露實情。
  4.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代縱橫家的遊說、談判場景,現代可應用于溝通技巧、心理學分析或商業談判中,用于識破對方真實意圖。

  5. 與“欺騙”的區别
    雖然部分解釋提到“誘騙”,但更準确的解讀是“策略性引導”而非惡意欺詐。釣語強調通過語言藝術實現信息交互,而非單向蒙蔽。

釣語是融合語言智慧與心理博弈的溝通術,其本質在于“以言為餌,引實為魚”,需結合語境靈活運用。

别人正在浏覽...

鳌圖白濛濛百中八紀爆片八十天環遊地球避煩鬥捷避心赤松子輿粗錦粗窺玳瑁牛黨堅勢盛獨操豐顱附扁和緩高八度公旦工農聯盟官賣滾瓜流油國豆行産酣悅艱危角發蛟鲸狡童結發勁健舊址鲙楯跨蹑樓樐命分氁毼目眙内寇颞颥甯野判卻叛人清令圈閱饒受熱功當量山東梆子觞肴山河易改,本性難移聖渥事款司戶讨惡翦暴同泰寺偷工荼白丸丸纖趺小虢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