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窮力屈的意思、勢窮力屈的詳細解釋
勢窮力屈的解釋
形勢窘迫,力量衰竭。 宋 司馬光 《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勢窮力屈,然後可招撫也。” 宋 陳亮 《酌古論四·李愬》:“至於勢窮力屈而後就縛者,蓋可保其無謀矣。”
詞語分解
- 勢的解釋 勢 (勢) ì 權力,威力:勢力。權勢。勢利。勢均力敵。 表現出來的情況,樣子:姿勢。氣勢。山勢。局勢。虛張聲勢。守勢。勢必。勢能。勢不可擋。因勢利導。 筆畫數:; 部首:力; 筆順編號:
- 力屈的解釋 力竭。《莊子·天運》:“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後漢書·龐參傳》:“百姓力屈,不復堪命。”《南史·宇文脩傳》:“ 魏 相 安定公 宇文泰 遣書喻之,力屈乃降。”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
網絡擴展解釋
“勢窮力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ì qióng lì qū,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指形勢窘迫,力量衰竭,形容在困境中無法繼續支撐的狀态。
2.出處與背景
-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戶部侍郎周公神道碑》:“俟其勢窮力屈,然後可招撫也。”。
- 宋代陳亮在《酌古論·李愬》中也曾使用:“至於勢窮力屈而後就縛者,蓋可保其無謀矣。”。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多用于描述軍事、政治或競争中的敗局。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含褒義色彩(但實際語境中多用于客觀描述困境)。
4.例句與語境
- 現代用例:“公司因資金鍊斷裂,勢窮力屈,最終宣告破産。”
- 古典用例:“兵至城下,力屈勢窮,然後束手。”(蘇轼《錢氏表忠觀碑》)
5.相關擴展
- 近義:山窮水盡、力竭勢窮。
- 反義:勢如破竹、銳不可當。
- 注意:與“力屈勢窮”為同素異序詞,含義相同。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司馬光、蘇轼的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勢窮力屈
勢窮力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勢已經到了極度困難的地步,力量已經無法支撐。
勢(shì)的拆分部首是力,筆畫數為8。
窮(qióng)的拆分部首是穴,筆畫數為7。
力(lì)的拆分部首是力,筆畫數為3。
屈(qū)的拆分部首是屍,筆畫數為7。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史記·項羽本紀》:
楚軍被圍困在垓下,食盡草木,勢窮力屈,最終敗給了秦軍。
在繁體中,勢窮力屈的寫法為勢窮力屈。
古時候勢窮力屈的漢字寫法為勢窮力屈。
例句: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境,但隻要堅持下去,不達一定要勢窮力屈。
相關組詞:勢不可擋、力不從心、屈服、窮困潦倒
近義詞:生力軍、底氣足、壯志淩雲
反義詞:勢如破竹、力挽狂瀾、強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