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的意思、拔山的詳細解釋
拔山的解釋
(1).比喻力大。《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威先天而蓋世,力盪海而拔山。” 唐 玄宗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詩》:“長懷問鼎氣,夙負拔山雄。” 趙樸初 《刮地風·詠風暴》曲之一:“拔山卷海看風威,枷鎖齊飛。”
(2).比喻極其困難。《漢書·劉向傳》:“用賢則如轉石,去佞則如拔山,如此望陰陽之調,不亦難乎!”
詞語分解
- 拔的解釋 拔 á 抽,拉出,連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長。 奪取軍事上的據點:連拔數城。 吸出:拔毒。拔火罐兒。 選取,提升:提拔。拔擢。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樹、建築物等高聳在地面上)。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争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網絡擴展解釋
“拔山”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
比喻力大無窮
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的絕命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骓不逝”。形容力量強大到足以撼動山嶽,常與“蓋世”連用為“拔山蓋世”,指勇猛無敵(如“拔山扛鼎”也是近義詞)。
-
比喻極其困難
出自《漢書·劉向傳》:“去佞則如拔山”,指困難程度如同移山,難以實現。
二、來源與演變
- 曆史典故
最早見于項羽的典故,後成為形容超凡力量的經典表達。唐代玄宗詩句“夙負拔山雄”及趙樸初的“拔山卷海看風威”均延續此意。
- 擴展用法
從單純形容力量,衍生出對艱巨挑戰的比喻,如“用賢如轉石,去佞如拔山”。
三、用法與例句
- 文學創作
常用于詩詞或豪邁場景,如“力拔山兮氣蓋世”,或形容自然偉力如風暴“拔山卷海”。
- 現代語境
可描述個人或集體的堅韌精神,例如:“團隊以拔山之力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四、相關辨析
注:需注意“拔山”在部分語境中可能指地名(如重慶忠縣拔山鎮),但此含義與成語無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拔山:
《拔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力量非常強大,能夠像拔起一座山一樣去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手部的“扌”,右邊是山的部首“山”。它的筆畫數目為11畫。
關于《拔山》這個詞的來源,我了解到它最早出現在《論語·雍也》中,其中有一句話是“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假如有一天,喪失了拔山的能力,就再也沒有生存的希望了。
《拔山》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的區别。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拔山》的方式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山”字在上方有一個“一”字,下方是兩個點,字形看起來像是一座山。至于“扌”部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是手部的形狀。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拔山》這個成語的正确用法:他在團隊中的努力和智慧,幫助公司拔山而起,最終取得了***************。
與《拔山》相關的組詞有“拔苗助長”、“拔毛”等。
近義詞包括“力大無窮”、“力量強大”等。
而《拔山》的反義詞可以是“力不從心”、“無能為力”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