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西域國名。《北史·西域傳·何國》:“ 何國 ,都 那密水 南數裡,舊是 康居 地也……東去 瓜州 六千七百五十裡。 大業 中,遣使貢方物。” 宋 蘇轼 《東坡志林·僧伽何國人》:“ 泗洲大聖 《僧伽傳》雲:‘和尚 何國 人也……近讀《隋史》《西域傳》,乃有 何國 。’”
“何國”是一個曆史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何國是古代西域的國名,屬于昭武九姓政權之一,位于中亞粟特地區(今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西北方)。其名稱來源于梵語“屈霜你迦”(Kushanika)的首音節音譯,唐代曾設“貴霜州”管轄此地。
地理位置
何國地處康國(今撒馬爾罕)與安國(今布哈拉)之間,是連接東西粟特地區的交通樞紐。
與中原王朝的關系
隋唐時期,何國作為屬國與中原王朝保持朝貢關系,如《北史》記載其曾向隋朝進貢方物。唐朝将其納入安西都護府管轄,并設貴霜州。
文化特征
何國胡人入華後因“何”為華夏常見姓氏,較難辨識其粟特人身份。
在少數現代語境中,“何國”可能被引申為“來曆不明的國家”或對某國别的不确定表述,但這一用法缺乏曆史依據。
如需進一步了解何國與昭武九姓的關系或粟特文化,可參考《隋書·西域傳》及唐代史籍記載。
《何國》這個詞在漢語中意味着“哪個國家”,用于詢問某個人的國籍或特定事物的來源。它可以用于口語和書面語。
根據《康熙字典》,《何國》的部首是“人”,共有8個筆畫。
《何國》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史記》中的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何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所變化。根據曆史文獻的記錄,古時候對于《何國》,也有其他寫法,如「何國」、「何囯」等。這些寫法都是根據當時的語言發展和書寫方式而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何國》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何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