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及早,趕緊。 元 李文蔚 《蔣神靈應》第三折:“量你止有十萬軍馬,急早投降。”《白雪遺音·馬頭調·麻6*衣神相》:“休戀人間風月場,急早回頭覓才郎。” 張秀熟 《五四運動在四川的回憶》:“我們若不急早起來想一個法兒,改造我們的舊環境,尋求我們的新生活,增進我們的人格,我們豈不為萬國勞動會所恥笑麼?”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急早漢語 快速查詢。
關于“急早”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急早”是漢語合成詞,詞性為副詞,讀作jí zǎo,意為“及早、趕緊”,強調在時間上盡早行動或處理事情的緊迫性。
二、用法與出處
古代文學用例
近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急早”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的同義詞是“及早”。如現代文獻中提到的“急早起來想一個法兒”(張秀熟《五四運動在四川的回憶》),仍保留緊迫性含義。
三、與“及早”的異同
提示:當前“急早”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方言中,日常交流建議優先使用“及早”。若需引用古籍或特定語境,可根據文獻選擇。
《急早》一詞是指着急、迅速地成為早上的時間段,用于形容某個行動或事件提前進行或完成。
《急早》由“心”和“早”兩個字組成。
“心”字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4。
“早”字的部首是“日”,總筆畫數為6。
《急早》一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俗語。
在繁體字中,急早的寫法保持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急早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一緻,部分偏旁部首的結構可能稍有不同。
1.他急早起床,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2.我急早趕到火車站,以免錯過火車。
3.她急早完成了作業,便來找我一起出去玩。
1.急迫:形容着急、迫切的意思。
2.早晨:指一天開始時的時間段。
3.早飯:指早上吃的第一餐飯。
迅速、立刻、疾馳、飛快。
緩慢、延遲、放慢、遲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