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不足道的行為。《漢書·蓋寬饒傳》:“君不惟 蘧氏 之高蹤,而慕 子胥 之末行,用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竊為君痛之。”
下位,後列。《晉書·王羲之傳》:“然古人處閶閻行陣之間;尚或幹時謀國,評裁者不以為譏,況廁大臣末行,豈可默而不言哉!” 唐 李商隱 《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不去因寄》詩:“ 謝傅 門前舊末行,今朝歌管屬檀郎。”
"末行"作為漢語複合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雙重釋義:
一、文本位置概念 指文字書寫或表格排列的最末端位置,常見于文獻校勘領域。如《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可表示"文末最後一行",例如古籍批注中"校勘記載于末行"的用法。此釋義在現代漢語中仍具實用價值,尤其在公文排版規範中常要求落款置于末行。
二、古代道德評價 據《古代漢語詞典》釋義,該詞在先秦兩漢時期衍生出"卑劣的品行"之意,屬道德評判範疇。《漢書·蕭望之傳》記載"末行之臣"即指德行有虧者,此用法多見于漢代典籍,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與"末行(háng)"存在讀音差異,後者指隊伍末尾或行業末端,屬現代引申義,但未被權威詞典收錄為标準讀音。
“末行”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讀音和語境判斷:
一、漢語詞彙(拼音:mò xíng)
基本含義
指“微不足道的行為”或“下位、後列”。例如:
文學引申
在詩歌或文章中,“末行”指結尾部分,其精彩程度常決定整體印象。例如:“他的文章以妙絕的末行著稱。”
二、京劇行當(拼音:mò háng)
京劇早期五大行當之一,多扮演中年以上男性角色,如帶花白胡須的人物,職能上側重表演而非唱腔。
使用注意
如需具體例句或更多古籍引用,可參考漢典()及查字典()等來源。
嚣嚣棒冰脖領子蒼氓層亘僝工嘲歌吃讷搊彈垂枝麤莽大晴天低廉低聲下氣堕地燔肉發召骨肉至親害群黑瞳後趙宦要誨奸導淫糾墨卷舒濬距瀾浪唠喀龍蘭路絶蠻子魔魅判析批子嘁嘁嚓嚓齊宿騎郵癯仙蚺蛇日下三普上元夫人實才石峽使心用倖逝止素浄陶工同心鳥屠刎外喪僞物問道于盲卧床無惡相映賢合仙壇記羨語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