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留遲的意思、留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留遲的解釋

稽留延遲。《史記·李将軍列傳》:“ 漢 法, 博望侯 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三國志·魏志·郭淮傳》:“﹝ 郭淮 ﹞奉使賀 文帝 踐阼,而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及羣臣歡會,帝正色責之曰:‘昔 禹 會諸侯於 塗山 , 防風氏 後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留遲"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停留耽擱、延遲、稽留不前的狀态或行為。強調因故未能及時行動或抵達,含有被動或不得已而為之的意味。

二、詳細解析

  1. 停留與耽擱: 指人或事物在某處滞留,未能按預期時間離開或前進。例如《史記·衛将軍骔騎列傳》中“漢軍留遲後期”,意指漢軍因故滞留未能按期抵達。
  2. 延遲與遲緩: 強調時間上的延誤,動作或進程比原計劃或應有速度緩慢。如《漢書》顔師古注對“留遲”的解釋即側重于行動遲緩之意。
  3. 稽留不前: 含有受阻、徘徊不進的意味,不僅指時間延誤,也暗指在空間或進程上受阻停滞。

三、語義辨析

四、現代使用建議 在現代漢語中,“留遲”已非常罕見,多用于仿古文體、特定學術讨論或引用古籍時。日常表達“延誤”、“耽擱”、“滞留”、“遲到”等更為常用和清晰。理解該詞有助于閱讀古代文獻。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7冊,第1014頁 - 提供基本釋義及古籍例證(如《史記》)。[可查詢權威線上辭書平台,如:香港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或大型圖書館數據庫]
  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 - 提供釋義及古文例證。 [可訪問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 對古漢語詞彙的解析。 (ISBN: 9787101000517)
  4. 《漢書》顔師古注 - 提供古代學者對“留遲”的訓诂解釋。 (常見于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注釋中)

網絡擴展解釋

“留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解釋
“留遲”讀作liú chí,意為稽留延遲,指因故停留或拖延時間,導緻事情未能按時完成。例如《史記》中記載“博望侯留遲後期”,即因延誤期限被問責。

二、結構分析
由“留”和“遲”組成:

三、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
1.《史記·李将軍列傳》提到“留遲後期”導緻受罰,說明古代對延誤的嚴厲态度;
2.《三國志·魏志·郭淮傳》中,郭淮因生病延誤行程,被魏文帝以“防風氏後至”典故斥責,體現其負面含義。

四、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延遲、耽擱、稽留。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描述工作延誤、行程耽擱等場景,但需注意其書面化表達傾向。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詳細案例分析,可參考《史記》《三國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遶北泉奔霆汊河谄躁陳粟眵淚床寝楚弓遺影楚砧代力道德活動鬥桶訛錢糞治脯脍該練隔壁官長瞽蔔果官诃梨赫戯摦大揭穿階爵解配朗玉寮列列谏烈烈轟轟履曆表馬甲柱漫種髦節辇輿排溺泮汗畔逆前挽後推慶輝青龍稻葺繕起陣權傾中外确鑿不移禳解讓職人主三災六難善舉深坐市嚣四鉢糖瓜同塵合汙頽然五花大綁險屯忻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