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獲取高官顯位。《周書·儒林傳論》:“前世通六藝之士,莫不兼達政術,故雲拾青紫如地芥。” 清 趙翼 《放歌》:“少年鼻息沖雲漢,唾手便思拾青紫。”亦省作“ 拾青 ”、“ 拾紫 ”。 唐 高適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詩:“從此日閑放,焉能懷拾青。” 唐 顧雲 《投刑部趙郎中啟》:“偶學殺青,因思拾紫。”參見“ 拾地芥 ”。
“拾青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學問或才能獲取高官顯位,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源自《漢書·夏侯勝傳》。漢代經學家夏侯勝曾對學生說:“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意為“儒者最怕不懂經術,若通曉經術,獲取高官就像彎腰撿地上的草芥般容易”。其中“青紫”代指漢代高官印绶顔色(青绶為九卿,紫绶為三公)。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通過學識獲得顯赫地位的現象。例如:“他寒窗苦讀,志在拾青紫。”(需注意語境中的褒貶傾向)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漢書》典故、曆代文獻用例及詞義演變。
《拾青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選擇珍貴優良的東西,比喻挑選出最好的。
《拾青紫》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部和青部,總共13個筆畫。
《拾青紫》最早出現在《漢書·程子鮑傳》中,意為選取翡翠一類顔色青澀的寶石,形容審美有眼光。
《拾青紫》的繁體字為《拾靑紫》。
在古代,拼接漢字的方式有時會有變化。古時候《拾青紫》的寫法是《㻌青紫》。
他在藝術品中拾青紫,始終保持高品質的标準。
拾揀、青草、紫羅蘭、挑選
選美、挑逗、取舍、甄選
拾殘、青澀、紫癜、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