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禅宗。參禅時多焚柏子香,故稱。 唐 戴叔倫 《二靈寺守歲》詩:“無人更獻《椒花頌》,有客同參柏子禪。”
“柏子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ǎi zǐ chán,其核心含義指禅宗。這一名稱的由來與禅宗修行方式相關:參禅時多焚燒柏子香,因此得名。
基本釋義
該詞專指禅宗,屬于佛教宗派之一。其命名源于禅修過程中焚燒柏子香的習俗,通過焚香輔助靜心參悟。
來源與背景
柏子香由柏樹果實制成,具有清心甯神的功效,契合禅宗追求内心澄明的修行理念。這種香文化成為禅宗标志性特征之一,進而衍生出“柏子禅”的代稱。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戴叔倫在《二靈寺守歲》中寫道:“有客同參柏子禅”,宋代阮閱、清代陳曾壽等文人也曾在詩詞中使用此詞,體現其作為禅宗意象的文化滲透。
“柏子禅”以焚香習俗為切入點,既指代禅宗教義,也承載了古代文人将禅意融入詩境的雅趣。其内涵融合了宗教實踐與傳統文化審美。
柏子禅是一個詞彙,它源自中國文化中的禅宗思想。以下是柏子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柏(木+白):4筆
子(一):1筆
禅(礻+雲):11筆
柏子禅這個詞來源于佛教禅宗,柏子是一種古老的樹木,在中國文化中象征長壽和堅韌不拔的品質。禅則是一種修行的方式,通過冥想和專注來達到心靈的平靜和覺醒。
柏子禪(繁體字)
柏:木白丷
子:耳一
禅:礻雲阝月㕣
他沉浸在柏子禅的修行中,靜心冥想,尋找内心的甯靜。
柏子禅園、柏子禅室、柏子禅師
坐禅、禅修、冥想
煩忙、紛擾、雜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