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的意思、二更的詳細解釋
二更的解釋
指晚上九時至十一時。又稱二鼓。《南史·儒林傳·沉洙》:“ 梁 代舊律,測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盡于二更。” 唐 王維 《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雖是憂愁,讀書還不歇。那日讀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楊嫂》:“二更的鑼聲響了,我和三哥便把母親抄給我們讀的一本《白香詞譜》阖了起來。”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更的解釋 更 ē 改變,改換:更正。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複興)。更衣(a.換衣服;b.婉辭,上廁所)。更定(改訂)。更疊(輪流更換)。更遞。更番。更新(舊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張(調節琴弦,喻變更或改革)。
網絡擴展解釋
“二更”是古代夜間計時單位,對應現代時間的21:00至23:00,又稱“二鼓”。以下是詳細解釋:
-
時間範圍
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二更為第二更,即戌時與亥時交替階段,相當于現代21:00-23:00。部分資料提到“二更”可能延伸至23:00後,但主流定義以21:00-23:00為準。
-
曆史文獻與文學引用
- 《南史·儒林傳》記載“起自晡鼓,盡于二更”,說明其作為法律文書中的時間節點。
- 唐代王維《秋夜獨坐》中“空堂欲二更”,清代《儒林外史》描述“讀到二更多天”,均體現該詞在古代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
文化背景
- “更”與“鼓”關聯,因古代通過更夫擊鼓報時,故有“二鼓”之稱。
- 二更屬于古人休息前的時段,常被用于描寫深夜讀書、獨處等場景。
-
現代引申
現代有短視頻平台“二更”借用此詞,但其含義已脫離時間範疇,轉為品牌名稱。
二更作為傳統計時單位,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意象,反映了古代時間劃分的智慧。若需進一步了解五更體系或相關詩詞引用,可查閱《南史》《儒林外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更是指夜間的第二個時辰,通常在子時(晚上11點到1點之間)。該詞源于古代漢字,可以分為兩個部首:「二」和「更」。「二」表示數字二,表示第二;「更」則是具有多個含義的漢字,其中一個意思是日晚的第一更和第二更它是一個形聲字,由「艹」和「夐」組成,因此它的筆畫數為7。在繁體字中,「二更」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更」的形态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在古代,其形狀更加草書化,書寫時中間的橫筆不會寫得過于平直,更加向上微微彎曲。這種寫法是古時候人們常用的書寫方式。
以下是幾個例句中使用「二更」這個詞的情景:
1. 昨晚我睡得很晚,直到二更半夜才入睡。
2. 在古代,衛士通常會在二更時巡邏城牆,确保城市的安全。
3. 村子裡的三更鐘在夜晚的二更還在敲響。
根據語境和需要,「二更」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組詞:
1. 二更雞:用來形容經常在二更時分才醒來的人。
2. 二更半夜:用來形容深夜的時刻,通常指晚上12點到淩晨1點之間。
在意義上,「二更」的近義詞可以是「夜半」或者「午夜」,它們都指代夜間的特定時刻。至于反義詞,與「二更」相對的詞語可能是「黎明」,因為「二更」是夜晚的最後一個時辰,而「黎明」則是天亮之前的時刻。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隨時問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