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更的意思、二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更的解釋

指晚上九時至十一時。又稱二鼓。《南史·儒林傳·沉洙》:“ 梁 代舊律,測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盡于二更。” 唐 王維 《秋夜獨坐》詩:“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雖是憂愁,讀書還不歇。那日讀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楊嫂》:“二更的鑼聲響了,我和三哥便把母親抄給我們讀的一本《白香詞譜》阖了起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更,漢語傳統計時單位,指古代夜間第二個更次,對應現代時間的21點至23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計時體系溯源 源于西周"擊柝報時"制度,屬十二時辰制中的"亥時"。《周禮·夏官》載"掌夜時,以星分夜",二更作為夜巡節點被納入官方計時體系。漢代《白虎通義》将晝夜劃分為"五更",二更屬"人定"時分,即"暮食已畢,人畜皆定"的安寝時段。

二、文化語義延伸

  1. 文學意象:常喻指深夜靜谧之境,如《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二更以後,窗燈漸暗"
  2. 天文關聯:對應二十八宿中的室宿,古稱"營室",主司建築營造,《淮南子·天文訓》載"亥為室,主閉藏"
  3. 民俗禁忌:部分地區保留"二更不串門"習俗,源自《荊楚歲時記》"亥時天地交泰,宜守戶"

三、現代應用場景

  1. 曆史劇作時間坐标:《長安十二時辰》等影視作品還原古代宵禁制度時頻繁使用該時段設定
  2. 民俗研究術語:成為研究《打更詞》《更譜》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關鍵詞
  3. 中醫養生依據:《黃帝内經》"亥時三焦經旺"理論在現代子午流注療法中的應用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計時條目、中華書局《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二更”是古代夜間計時單位,對應現代時間的21:00至23:00,又稱“二鼓”。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時間範圍
    古代将夜晚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二更為第二更,即戌時與亥時交替階段,相當于現代21:00-23:00。部分資料提到“二更”可能延伸至23:00後,但主流定義以21:00-23:00為準。

  2. 曆史文獻與文學引用

    • 《南史·儒林傳》記載“起自晡鼓,盡于二更”,說明其作為法律文書中的時間節點。
    • 唐代王維《秋夜獨坐》中“空堂欲二更”,清代《儒林外史》描述“讀到二更多天”,均體現該詞在古代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3. 文化背景

    • “更”與“鼓”關聯,因古代通過更夫擊鼓報時,故有“二鼓”之稱。
    • 二更屬于古人休息前的時段,常被用于描寫深夜讀書、獨處等場景。
  4. 現代引申
    現代有短視頻平台“二更”借用此詞,但其含義已脫離時間範疇,轉為品牌名稱。

二更作為傳統計時單位,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意象,反映了古代時間劃分的智慧。若需進一步了解五更體系或相關詩詞引用,可查閱《南史》《儒林外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堵椑幹崩淪邊情鄙訿薄材裁奪槽牙遲晦持咒喘急叢林凋喪滴緑第宅都坑反風發悟廢阙風馳氛霾賦币浮涉蛤蜃觥秋公巫官道官舟滬指見贈家祀晉惠聞蛙筋頭酒肆梁珠曆下亭麻風媽媽馬厮磨床彊急啓蒙輕傲蛩語卻埽曲議入團生落使臣黍飯説語松花紙燙熱童穉退斥退送徒擁虛名萬人敵狹迮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