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租衣稅的意思、食租衣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租衣稅的解釋

靠收取賦稅而生活。《漢書·食貨志下》:“是歲小旱,上令百官求雨。 蔔式 言曰:‘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 弘羊 令吏坐市列,販物求利。亨 弘羊 ,天乃雨。’” 唐 于卲 《送李員外入朝序》:“食租衣稅,王者之常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租衣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特征的複合詞,字面意為“以租為食,以稅為衣”,引申指依靠收取地租、賦稅維持生活,特指古代統治者或剝削階級不事生産,完全依賴剝削勞動人民獲取財富的生活方式。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構成

    • 食租:“食”指食用、依靠;“租”指田租或地租。
    • 衣稅:“衣”指穿衣、依賴;“稅”指賦稅、捐稅。

      二字均活用為動詞,意為“以租稅為衣食來源”。

  2. 深層含義

    該詞隱含剝削性質,強調統治者或地主階級通過占有生産資料(如土地),無償榨取農民勞動成果以維持奢靡生活,反映封建社會的經濟剝削關系。


二、權威文獻溯源

  1. 《漢書·食貨志》

    最早記載于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上》:“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此處“縣官”指朝廷或官府,意為統治者本應僅靠賦稅維持運轉(後衍生為批判其過度剝削)。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第1137頁)。

  2. 顔師古注《漢書》

    唐代顔師古注解:“衣音於既反”,明确“衣”作動詞使用,印證其活用特征。

    來源:顔師古《漢書注》(中華書局,1962年)。


三、詞典釋義與用例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義:“謂依靠收取賦稅生活。多用于形容君主、貴族或官府。”

    用例:《紅樓夢》第一百零六回:“雖革了職,朝廷并未抄家……依我定見,趁此機會,隻顧食租衣稅,未必不是良策。”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2卷第531頁)。

  2. 《辭源》(第三版)

    強調其曆史語境:“古代統治者以賦稅為生活來源。”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2015年修訂版,第3472頁)。


四、語義演變與批判色彩

該詞自漢代起即含貶義,如:

結論:該詞是漢語中批判剝削制度的典型詞彙,其權威釋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辭書,核心在于揭示“不勞而獲”的經濟關系本質。

網絡擴展解釋

“食租衣稅”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食租衣稅(拼音:shí zū yī shuì)指依靠百姓繳納的賦稅維持生活,多用于形容統治者或官員以稅收為經濟來源,而非通過其他生産活動獲取財富。


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文獻:

    • 出自《史記·平準書》:“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
    • 《漢書·食貨志》中也有類似記載,強調官府應以稅收為唯一收入來源,而非參與商業牟利。
  2. 背景含義:
    該成語最初用于批評官員利用職權經商(如漢代桑弘羊),主張官員應恪守本分,僅依賴稅收生活。


結構與用法


常見混淆與關聯詞

  1. 近義詞:
    • 衣租食稅:意義相同,詞序調換(如《紅樓夢》第九二回)。
  2. 易混淆點:
    • 部分解釋誤将其拆解為“食物、房租、衣物、稅收”四項生活開支,但實際含義聚焦于“依賴稅收”而非普通民生。

“食租衣稅”核心強調統治者或官員以賦稅為經濟支柱,隱含對不事生産、僅靠稅收的批評。其出處和用法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避免與字面現代含義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闇解把袂備閲不瘳步卒測賴車牖癡箭春慵綽的楚襄盜骊電逝董道輀輶梵王宮飛草風淚眼馮谖市義高陽各紮邦棺材軌式詭言浮説涸堅壺中日月繭綢賈豎勁力匶車九鼎不足為重俊傑浚泥船客嘲老院公樂侑力不能及漏越僇賴馬黃陌上人判事樸謹橋托窮退然犀角人生何處不相逢賒荷涉江省家繩愆糾缪宿谷眺聽亭子統緒透骨酸心毋需巷陌銑刀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