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條山 的省稱。 唐 岑參 《送秘省虞校書赴虞鄉任》詩:“ 虞坂 臨官舍, 條山 映吏人。” 唐 柳宗元 《送獨孤申叔侍親往河東序》:“聞其間有 大河 條山 ,氣蓋 關 左,文士往往仿佯臨望,坐得勝概焉。”
“條山”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條山(拼音:tiáo shān)是中條山的省稱。中條山位于中國山西省西南部,是黃河與汾河的分水嶺,因山體狹長呈條狀而得名,屬于秦嶺山系餘脈。
古代文獻記載
唐代詩人岑參在《送秘省虞校書赴虞鄉任》中寫道:“虞坂臨官舍,條山映吏人”,柳宗元也在《送獨孤申叔侍親往河東序》提到“大河條山,氣蓋關左”,均以“條山”代指中條山,形容其雄偉地勢。
文化意義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既體現地理标識,也作為自然景觀的象征,例如“條山映吏人”描繪了山景與人文的交融。
若有進一步的地理或曆史細節需求,可參考《中國地名大辭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條山》是一個成語,意為小片小塊的山。表示山巒連綿,一片片分布。
《條山》的部首是山,共有3個筆畫。
《條山》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遊》:“猶介之麾山也條。”意為像指揮的令旗一樣,将山巒串成一條條的。
《條山》的繁體字為「條山」。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對于《條山》,可能會出現一些變體字,但都保留了山字旁的意義。
1. 這裡的地形非常特殊,山巒像《條山》一樣連綿不斷。
2. 沒想到這塊原本看似平凡的地方,竟然蘊藏了《條山》般的奇觀。
- 山嶺
- 山脈
- 山川
- 山水
- 山泉
- 山勢
- 山形
- 山峰
- 平原
- 河谷
- 海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