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mpolite]∶套語,感到招待不周而向對方表示歉意
請原諒我的失禮
(2) [discourtesy]∶違反禮節;沒有禮貌
埋怨她的學生表現出來的疏忽與失禮
不合禮節;沒有禮貌。《左傳·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廟,躋 僖公 ,逆祀也……君子以為失禮。”《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竟朝置酒,無敢讙譁失禮者。”《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玄德 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 巴金 《神》:“對于這樣虔誠地信奉宗教的事我卻感到一點滑稽的心情。這似乎是很失禮的。”
失禮是漢語中表示行為不符合禮儀規範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指在人際交往中因疏忽或不當言行而違背禮節,損害他人尊嚴或社會慣例。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近義辨析及文化内涵四方面解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失禮(shī lǐ):
- 動 違背禮節;不遵守禮儀規範。
- 形 形容言行不得體,有失尊重。
例:做客時未提前告知便突然到訪,實屬失禮。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 1175.
“失禮”為動賓式複合詞:
二字結合後,強調“因行為偏差而破壞禮制”,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三十年》:“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
來源:許慎. 說文解字(注音版)[M]. 北京:中華書局, 2015: 7;王力.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5: 312.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卷3, 頁892.
在儒家倫理中,“禮”是維系社會秩序的基石(《論語·顔淵》:“克己複禮為仁”)。失禮行為不僅破壞人際關系,更被視為“德不配位”的體現。現代語境下,該詞仍承載着對“敬人自律”傳統價值觀的延續,如商務場合未準時赴會被視為重大失禮。
來源:楊伯峻. 論語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 2009: 123;金正昆. 禮儀金說系列:職場禮儀[M].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56.
“失禮”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在社交場合或人際交往中因疏忽或不當行為而違背應有的禮節、禮儀。以下是詳細解釋:
組合後,“失禮”即表示在言行舉止中缺失了應有的禮節。
若需更深入的禮儀指導,建議參考專業書籍或咨詢禮儀培訓課程。
阿等腤氣白鳳皇百谏圖白學保墒背公比勒陀利亞補足塵視出乖露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漣而不妖打冷捶丹垩嘚啵點施地幔東山日頭一大堆都阃杜口裹足防旱鶴翎紅宏父壞包扈帶爵饧舉世聞名餽謝利便亂獄鹿冠猛急面貌一新名菜末底那畔涅污毗聯撁索潛嚴趣利商務辦事處食指大動壽年水提水性楊花淞江鲈添注鐵骊脫竄望塵奔北網梭隈藏微芹慰問電窩子吾土硖路向上一路鄉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