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阃的意思、都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阃的解釋

指統兵在外的将帥。 清 方還 《舊邊詩·大同》:“繞鎮衛城分十五,沿邊都閫轄西東。”自注:“ 明 初設 山西 行都司,管轄東西二路一十五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阃"是漢語中具有曆史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軍事管轄範圍或相關職權。根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的解釋,該詞可從以下五方面展開分析:

一、基本釋義 "都"本義為城邑總稱,引申為統領、總攝;"阃"原指門檻,後特指軍事管轄界限。"都阃"組合後指代統轄一方軍事的機構或官職,常見于宋明文獻,如《宋史·職官志》記載:"總兵之官,皆稱都阃"。

二、職官體系中的定位 在明清武官體系中,"都阃"多指正四品都司的别稱,隸屬省級軍事機構。據《明會典》載,都司"掌一方之軍政,各率其衛所以隸于五府",其職能包括屯田、練兵、督造軍器等。

三、地理轄域概念 作為地域概念時,"都阃"可指代軍事防區。《讀史方輿紀要》描述邊鎮布局:"九邊重鎮,各置都阃,轄衛所烽堠",可見其指代特定防區範圍。

四、文化引申義 在文學作品中,該詞常被借代武将群體,如清初詩人吳偉業《圓圓曲》有"都阃帳下競笙歌"之句,此處"都阃"即指代高級軍官群體。

五、語源流變考 從構詞法看,"都阃"屬偏正結構複合詞,其演變軌迹可追溯至《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阃以内者,寡人制之"的典故,至宋代完成軍政術語化定型。

網絡擴展解釋

“都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曆史語境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讀音:dōu kǔn(注音:ㄉㄡ ㄎㄨㄣˇ)。
  2. 字義解析:
    • 都:可指都城、統轄,或作副詞表示“全部”。
    • 阃:本義為門檻,引申為城門、軍事要地或統兵權職。

二、具體含義

根據不同文獻記載,存在兩種解釋:

  1. 統兵在外的将帥
    明清時期多指駐守邊疆或在外領兵的軍事統帥。例如清代方還《舊邊詩·大同》提到“沿邊都阃轄西東”,并注釋明代山西行都司的軍事管轄範圍。

  2. 守衛都城的統帥
    從字面引申,“都阃”可指都城城門(郭門)的守衛将領,負責都城防務。

三、文獻用例

四、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詩詞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都城守衛或外派将領)。

别人正在浏覽...

安魂曲拜石擺台包元标格鷩毳差誤成殓癡伯子馳義傳芭楚楚作态怠皇誕基憚惕大尉點頭咂嘴懂得二七齋耳濡目染非徒幹治高疎蠱獄寒醅浩然之氣轟發鲎子醬火光燭天腳碰腳角柶金池荊布計然術九達久居人下誇海口籬落淋瀝林溆邏輯錯誤慮計衊染明亮亮瓯宰飄姚品茶蒲柳山嘴收藏家順感説通熟絲素性騰矯通禮托終王魏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