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阃的意思、都阃的詳細解釋
都阃的解釋
指統兵在外的将帥。 清 方還 《舊邊詩·大同》:“繞鎮衛城分十五,沿邊都閫轄西東。”自注:“ 明 初設 山西 行都司,管轄東西二路一十五衛。”
詞語分解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 阃的解釋 阃 (閫) ǔ 門檻,門限:“送迎不越阃”。 特指城郭的門檻:“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軍制之”。阃外。 統兵在外的将軍:“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阃”。阃職。 内室,借指婦女:阃闱。阃奧。阃德(借指
網絡擴展解釋
“都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曆史語境分析:
一、基本釋義
- 讀音:dōu kǔn(注音:ㄉㄡ ㄎㄨㄣˇ)。
- 字義解析:
- 都:可指都城、統轄,或作副詞表示“全部”。
- 阃:本義為門檻,引申為城門、軍事要地或統兵權職。
二、具體含義
根據不同文獻記載,存在兩種解釋:
-
統兵在外的将帥
明清時期多指駐守邊疆或在外領兵的軍事統帥。例如清代方還《舊邊詩·大同》提到“沿邊都阃轄西東”,并注釋明代山西行都司的軍事管轄範圍。
-
守衛都城的統帥
從字面引申,“都阃”可指都城城門(郭門)的守衛将領,負責都城防務。
三、文獻用例
- 軍事職能:明代設“行都司”管轄衛所,如山西行都司統轄十五衛,由都阃負責東西兩路防務。
- 建築指代:“都阃第”即這類将領的府邸。
四、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詩詞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都城守衛或外派将領)。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阃(dū kǔ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阝(阜)
筆畫:都(5畫)、阃(7畫)
都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它是一個描述官員在任地之後受其他官員、親戚、朋友等的拜訪、納賄等困擾的詞彙。現代用法已經擴展到了一切被打擾、騷擾或過分關注的情況。
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都阃」。
在古時候,都阃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現代的寫法已經固定下來。
以下是都阃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剛剛上任就面臨到處都阃的困擾。
2.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電子郵件的垃圾郵件成為了我的都阃。
一些與都阃相關的組詞包括:都市、阃外、都牆等。
與都阃近義詞有:緊逼、圍堵、糾纏等。
與都阃反義詞有:甯靜、幽靜、平淡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