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指大動的意思、食指大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指大動的解釋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形容看到有好吃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指大動"是漢語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四年》"楚人獻鼋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将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原指手指因預感美味而顫動,後引申為對即将享用佳肴的期待,或對新鮮事物的強烈興趣。

從漢語詞彙學角度分析,該成語包含以下特征:

  1. 構詞特征:采用主謂結構,"食指"為人體部位名詞作主語,"大動"為形容詞短語作謂語,通過誇張手法強化動作幅度。《現代漢語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指出,此類身體部位+動作的構詞方式在先秦成語中占比達17.3%。

  2. 語義演變:據《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語文出版社,2003)記載,該成語在唐宋時期開始由具象的生理反應,衍生出"對事物産生濃厚興趣"的抽象含義。如蘇轼《老饕賦》"嘗項上之一脔,嚼霜前之兩螯"即化用此典。

  3. 語用範疇: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兩種語境:一是指宴飲前的期待狀态,如《人民文學》2023年第5期載"席間珍馐羅列,令人食指大動";二比喻對新興事物的關注,如《光明日報》2024年科技版"人工智能新突破讓業界食指大動"。

  4. 文化映射:該成語承載着中華飲食文化特征,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指出,先秦文獻中與飲食相關的成語現存38個,"食指大動"是唯一以生理反應喻心理期待的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食指大動”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引申為形容看到美食時産生強烈食欲或貪婪的樣子,也可表示“眼前有佳肴,準備享用”的狀态。例如:“聞到廚房飄來的香氣,他不禁食指大動。”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宣公四年》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人向鄭靈公獻上一隻大鼈。鄭國大夫公子宋(子公)與子家觐見時,公子宋的食指突然顫動,他預言“此乃嘗到異味的征兆”。後鄭靈公烹煮鼈肉宴請群臣,故意未分給公子宋,引發矛盾。這一故事成為成語的起源。


三、用法與例句


四、相關辨析


“食指大動”兼具曆史典故與生活化表達,既可用于文學描述,也常見于日常對話中,生動體現對美食的期待。需注意其本義與引申義的區分,避免誤用。

别人正在浏覽...

本草綱目比斯開灣逼主捕剿吃穿用度齒録窗門待都來殿上虎惡稔貫盈二名放對飛産幹輿冠冒衮毬蠱術古子鶴眠狠闇鴻雪化療火紙煤監室讦辭藉使激淩局蹴橛眼抗進坑灰未冷刻舟求劍孔鄭剌塌醉練形術龍颔昴靈綿亘末藝偶成烹殺寝處蝾蚖善人義士審幹士庶睡臉四清六活司阙蹚水讨來天姥替歸土地爺推船玩占獻世寶效郵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