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指大動”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預兆,後引申為形容看到美食時産生強烈食欲或貪婪的樣子,也可表示“眼前有佳肴,準備享用”的狀态。例如:“聞到廚房飄來的香氣,他不禁食指大動。”
源自《左傳·宣公四年》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人向鄭靈公獻上一隻大鼈。鄭國大夫公子宋(子公)與子家觐見時,公子宋的食指突然顫動,他預言“此乃嘗到異味的征兆”。後鄭靈公烹煮鼈肉宴請群臣,故意未分給公子宋,引發矛盾。這一故事成為成語的起源。
“食指大動”兼具曆史典故與生活化表達,既可用于文學描述,也常見于日常對話中,生動體現對美食的期待。需注意其本義與引申義的區分,避免誤用。
《食指大動》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手指頭動了一下,表示某個事物或情感引起了很大的興趣、欲望或渴望。
《食指大動》的部首是“食”字旁,總共有10個筆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民間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傳說,當人們看到美味的食物或者令人心動的東西時,他們的食指就會不自覺地動一下,表示對食物或物品的渴望和欣賞。
《食指大動》的繁體字是「食指大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食指大動的表示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可能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化,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古代文獻和字典來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漢字寫法的信息。
1. 看到菜單上寫着美味的巧克力蛋糕,我忍不住食指大動。 2. 聽說他們要舉辦一場音樂會,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食指早已大動了。
食指大動的相關詞彙有:食指、動情、食欲、心動。
躍躍欲試、興趣盎然、心猿意馬。
毫不動心、無動于衷、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