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入注拟。注拟,一種登錄姓名,拟定官職,以備委用的冊籍。添入注拟,即等候委用之意。但至 明 代,有時雖無實缺補授,添入注拟者仍可就職治事。《明史·叢蘭傳》:“九月,賊平,論功賚金币,增俸一級,召還理部事。部無侍郎缺,乃命添註。”《明史·楊守隨傳》:“擢 應天府 丞,未上,母憂歸。服除無缺,添註視事。”
"添注"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現代常用含義()
指在已有文字或文件上增加注釋或補充内容,使其更詳細完整。由動詞"添"(增加)和名詞"注"(注解)構成,多用于學術、法律等需要精準表述的領域,如論文修訂、合同條款補充等場景。
二、曆史特殊用法()
明代官員制度中特指"添入注拟",即官員姓名被錄入候補名冊等待委任。據《明史》記載,即使沒有實際職位空缺,被"添注"者仍可參與政務,如楊守隨"添註視事"的案例。
三、延伸對比
需注意與"添加"(單純增加内容)的區别:"添注"強調在已有基礎上的補充性說明。其古義現代已鮮少使用,當前主要用于文字注釋領域。關于"添"的獨立含義(如生育、擴增等),可參考的詳細解析。
《添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在原有的文字、文稿等上面,增添注解、批注或評論。通常用于學術、研究或評論性文本中,用以進行補充說明或解釋,以增加讀者對某一文本或内容的理解。
《添注》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為“水”和“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添注》這個詞最早見于《晉書·夏侯玄傳》,成書于五世紀。在古代,注釋寫于古籍或文獻的旁白,以補充或解釋原文。後來逐漸擴展為在各類書籍、文件或文章中添加說明、評注、批注的行為。
《添注》的繁體字為「添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區别。《添注》的古代寫法為「撫矩」,其中的「撫」表示添加,「矩」表示注釋。在古代寫法中,漢字的形狀和構造有時會有所不同。
1. 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有學者的添注,讓讀者更加易懂原著。
2. 請你在這篇文章中添注你的觀點,以便我們更好地了解你的思路。
1. 補充添注
2. 批判性添注
3. 增加添注
1. 評注
2. 注解
3. 考注
1. 原文
2. 删節
3. 省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