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先人的德澤;往日的恩德。《易·訟》:“食舊德,貞厲,終吉。”《左傳·成公十三年》:“ 穆公 不忘舊德,俾我 惠公 用能奉祀于 晉 。” 唐 韓愈 《題楚昭王廟》詩:“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 昭王 。”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十餘代衍秀才家,舊德清門世所誇。”
(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 漢 蔡邕 《焦君贊》:“惜哉朝廷,喪茲舊德,恨以學士,将何法則。”《三國志·蜀志·杜微傳》:“ 建興 二年,丞相 亮 領 益州 牧,選迎皆妙簡舊德,以 秦宓 為别駕, 五梁 為功曹, 微 為主簿。”《晉書·何曾傳》:“可謂舊德老成,國之宗臣者也。”
(3).昔日的德行善績。《史記·張丞相列傳論》:“ 任敖 以舊德用。”《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舊德前功,罔不鹹秩。” 呂延濟 注:“耆舊美德,前代立功之人,無不皆序其功德也。”
“舊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釋義和使用場景具體解釋如下:
先人的德澤或往日的恩德
指祖先或前人留下的道德恩惠,強調對過往善行的傳承。
德高望重的老臣
代指經驗豐富、品德高尚的資深臣子或長輩。
昔日的德行善績
指個人或群體過去積累的優良品德和行為功績。
需注意“舊德”與“舊德意志帝國”等專有名詞的區分,後者為曆史術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周易》《左傳》等經典著作。
《舊德》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指某人或某事物失去了過去的美好品質或道德規範。
《舊德》的部首是“攵”(shū)和“心”(xīn),拆分後的筆畫順序為6畫。
《舊德》這個詞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在字形演變過程中,繁體寫作「舊德」。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舊德》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寫作「舊德」。
- 他曾經是一個正直誠實的人,可現在他的行為舉止卻充滿了舊德。
- 這座建築物已經年久失修,狼藉不堪,完全失去了昔日的舊德。
- 組詞:舊德觀念、舊德失傳
- 近義詞:失去美德、失去道德準則
- 反義詞:新德、美德保持
我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