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頃襄的意思、頃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頃襄的解釋

指 戰國 楚頃襄王 。《淮南子·主術訓》:“ 頃襄 好色,不使風議,而民多昬亂,其積至 昭奇 之難。” 高誘 注:“ 楚頃襄王 。” 唐 周昙 《春秋戰國門·頃襄王》詩:“ 頃襄 還信 子蘭 語,忍使江魚葬 屈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頃襄"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釋義和用法:

一、本義解析

頃(qǐng):

  1. 時間單位,指短暫時光,如"頃刻";
  2. 土地面積單位(百畝為一頃);
  3. 引申為"近來",如"頃聞"。

    襄(xiāng):

  4. 本義為"輔助",如"襄助";
  5. 指"完成"或"成就",如"襄事"。

    組合義:"頃襄"為合成詞,強調短暫時間内完成某事或近期輔助之舉,屬古漢語用法。

二、曆史專指:楚頃襄王

"頃襄"是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頃襄王(公元前298年—前263年在位)的簡稱,出自《史記》等典籍:

  1. 身份:楚懷王之子,名橫,谥號"頃襄";
  2. 執政背景:在位期間面臨秦國擴張,曾遷都陳城(今河南淮陽)避戰;
  3. 典故關聯:
    • 屈原投江發生于其統治時期;
    • 成語"亡羊補牢"出自大臣莊辛谏頃襄王的故事(《戰國策·楚策四》)。

三、文獻例證

  1. 《史記·楚世家》:

    "頃襄王橫元年……秦要懷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應秦。"

    記載其繼位時楚國與秦國的對峙局面。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标注"頃襄"為"楚頃襄王"的專稱,釋義為"戰國楚王名"。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頃襄"極少獨立使用,主要出現于:

  1. 曆史研究:指代楚頃襄王及相關事件;
  2. 古籍注釋:如《楚辭》研究中提及屈原與頃襄王的政見沖突;
  3. 地名遺存:河南淮陽有"頃襄王台"遺址(傳為其所築)。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四十《楚世家》詳載其生平;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128頁"頃襄"詞條;
  3. 《中國曆史大辭典·先秦史》(上海辭書出版社):"楚頃襄王"條目釋其政績與時代背景。

注:以上内容綜合曆史文獻、權威辭書及學術研究,釋義聚焦詞源本義與曆史專指,符合語言規範性與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頃襄”是曆史專有名詞,特指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頃襄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頃襄”是“楚頃襄王”的簡稱,指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君主,姓芈,名橫,楚懷王之子,公元前298年至前263年在位。

  2. 曆史背景
    楚頃襄王在位期間,楚國國力逐漸衰弱。他因聽信讒言(如寵臣子蘭),導緻屈原被流放,最終楚國在對外戰争中屢遭失敗,為秦所制。


二、相關曆史事件

  1. 與屈原的關系
    頃襄王聽信子蘭等人的誣告,将主張抗秦的屈原流放至沅湘流域。屈原最終投江自盡,這一事件被唐代詩人周昙評價為“頃襄還信子蘭語,忍使江魚葬屈原”。

  2. 治國評價
    《淮南子·主術訓》批評其“好色,不使風議,而民多昏亂”,認為他的昏庸導緻國家内亂,最終釀成“昭奇之難”。


三、延伸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楚世家》或《戰國策》中的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白親白玉微瑕暴屍便室别具肺腸殡斂充肥川梁電割雕隕地架地師遏勒放射煩渴膚見扢抖抖鬼瞰家歸舟鼓揪畫日筆獎項踐翟驕崇嗟泣京庾伎人酒螺九死未悔刊字科斂臉盤離塵服曆塊麟瓶陸海戮賊夢餘彌滿名工明瑩磨不磷,湼不缁橋星畦封棄舊圖新清門蹂蹀神經失常伸坦書畫松雪宿逋簨簴天涯條記挑精揀肥蜩螳抟精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僞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