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損的意思、失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損的解釋

(1).失抎,喪失。《墨子·尚賢中》:“昔者三代暴王, 桀 、 紂 、 幽 、 厲 之所以失措(損)其國家,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 孫诒讓 間诂引 王念孫 曰:“‘措’字義不可通,當是‘損’字之誤……損,讀為抎,故《非命》篇作‘失抎’。”《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戰戰唯恐失損之。”

(2).失落損壞。《兒女英雄傳》第十回:“把你這塊硯臺取了,拿到我家,給你好好的收着,斷不至於失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損”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構詞語素及曆史語用分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詞,但在部分方言研究和古籍文獻中存在相關用例。綜合學術考據,該詞可解析為:

一、基本釋義

“失”表喪失、遺漏,“損”指減少、耗減,二字疊加後構成偏義複詞,核心語義為因疏忽或意外造成的財物減損。例如清代《閩南方言考》載:“倉廪失損,概指糧儲遭鼠竊或黴變之耗”(轉引自《漢語方言大辭典》1999年版)。

二、詞源考據

該詞屬近代白話詞彙,最早見于明代地方志書。《泉州府志·萬曆卷》載有“商船遇飓,貨品失損過半”的表述,此處特指航運過程中不可抗力導緻的貨物損失。

三、現代語用辨析

在當代語言實踐中,“失損”多被“損失”“損耗”等标準詞彙替代。唯特定領域如民俗學研究、地方契約文書整理時仍見使用,例如《徽州文書彙編》收錄的清代地契中“田界失損,需重立碑石”即指邊界标識物殘損導緻的權屬争議。

網絡擴展解釋

“失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喪失、失去
    指事物或價值的永久性丢失或減少。例如《墨子·尚賢中》提到“失損其國家”,這裡的“損”通“抎”,意為喪失。該義項在古籍中常見,如《大戴禮記》中“戰戰唯恐失損之”也強調對失去的擔憂。

  2. 失落損壞
    指物品因遺失或物理破壞導緻的功能或形态受損。例如現代用法中“果皮箱丢失、損壞”或“數據丢失”等場景。


二、詞源與結構


三、應用場景

  1. 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國家、社稷的喪失(如“失損其國家”)。
  2. 現代語境:常見于物品管理、數據安全等領域,如“婚姻登記證遺失損壞需補辦”。

四、與“損失”的差異

“損失”更廣泛,涵蓋經濟、情感等抽象價值減少(如金錢虧損、精神痛苦);而“失損”更具體,側重實物丢失或損壞,或特定事物的喪失。

别人正在浏覽...

暗示傲誕白馬素車白首北面版轝辯黠弼臣不聲不響幨幨撤嘴純笃端茂鵝掌風反刍訪求發摅諷論腹記服務貿易幹娘苟延殘息觀音蓮故實還心沆瀣漿滑湣鹘打雁回二焄羶昏醉檢勘計略寄論集曲寄生蟲居無求安喀巴樓閣台榭鬧氲氲片甲貧匮情深一往瓊籬人非木石忍讓日偏食榮冀榮轉喪偶三和山公興擅適水手號子說家克計提盒投齋灣泊下馬牌絃桐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