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倡,倡導。 唐 元稹 《批宰臣請上尊號第二表制》:“卿宜為我提振大6*法,修明政經,懾竄戎夷,阜康黎庶。” 宋 王禹偁 《揚州謝上表》:“況 揚州 雖號藩方,無多戶口,凡幹場務,皆有使臣,臣在其中提振而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提振漢語 快速查詢。
“提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提倡、倡導
源自古代文獻,如唐代元稹《批宰臣請上尊號第二表制》中“提振大法”指倡導重要法規,宋代王禹偁的奏表也以“提振”表達對政務的倡導。
振興、提升
現代用法中,“提振”多指通過積極措施使事物恢複活力或增強效果,例如“提振經濟”“提振信心”。提到美元走軟“提振出口商”,政府基建支出“提振中西部經濟”。
“提振”兼具傳統倡導與現代激勵的雙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提振》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動詞。
該詞的主要意思是振奮、鼓舞,使某人或某事物恢複精神、活力或信心。
《提振》是由“扌”和“音”兩個部首組成的,整個詞共包含了11個筆畫。
《提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由于繁體字與簡體字在結構上的不同,繁體字中的“提振”字分别為“提舂”。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差異。《提振》的古字形示例為“揥脣”,這個字形看起來與現代字形有較大差異。
1. 經過一番鼓勵,他的士氣提振起來。
2. 這場演講提振了他們對未來的期望。
3. 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旨在提振經濟增長。
1. 提升:指向上或向高處振動,引申為提高、改進。
2. 振奮:指通過激勵或鼓舞奪取勝利。
1. 鼓舞:指通過激勵、贊美或稱贊來鼓勵和激發行動。
2. 鼓勵:指通過語言或行為激勵、支持和塑造信心。
沮喪:指某人情緒低落、失去信心或動力。
以上是對《提振》這個詞意義、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的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