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足之勢的意思、鼎足之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足之勢的解釋

(1)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形勢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對立的形勢

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 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勢成矣。——《三國志·諸葛亮傳》

(2) 亦說“鼎足之形

詳細解釋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勢。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晧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與 泰山 共相終始。”《晉書·皇甫谧傳》:“故 馮 以彈劍感主, 女 有反賜之説, 項 奮拔山之力, 蒯 陳鼎足之勢, 東郭 劫於 田榮 , 顔闔 恥於見逼。”《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先取 荊州 為家,後即取 西川 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參見“ 鼎足而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鼎足之勢”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釋義

比喻三方勢力并立、相互制衡的局勢,如同古代三足鼎立的鼎。該成語強調三方力量均衡,形成對峙或共存的局面。


出處

最早見于《史記·淮陰侯列傳》:

“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若采納我的計策,不如讓三方共存,将天下分為三部分,形成鼎足之勢,彼此不敢輕易行動。)


結構與用法


典型例子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割據一方,形成長期對峙的“鼎足之勢”。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原文或相關曆史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嗨!《鼎足之勢》一詞意思是形容一個實力強大、地位穩固的勢力或組織。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下面是關于《鼎足之勢》的信息: 拆分部首:《鼎足之勢》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鼎”、“足”和“之”。 筆畫:詞中的漢字筆畫分别是:鼎(丨丿一十一)+ 足(走四)+ 之(一、丶)+ 勢(力 力 力 分樂乃又兒)。 來源:《鼎足之勢》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和曆史,孟子曾經說過:“鼎足而三,足以以為世。”形容一個勢力或組織地位穩固,強大無比。 繁體:《鼎足之勢》的繁體寫法為《鼎足之勢》。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鼎足之勢》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因為漢字的形态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不過,《鼎足之勢》這個成語在古代文字中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相似。 例句:他們兩家公司的競争已經持續多年,目前都保持着鼎足之勢。 組詞:鼎足而三、讓人畏懼的勢力、勢力均衡、競争激烈 近義詞:實力雄厚、地位穩固、領導地位穩固 反義詞:弱勢、處于下風、不穩定的地位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有任何其他問題,我都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