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曲調。定弦同“ 西皮 ”調一樣。音調和婉,宜于表達幽怨、細膩的情感。主要用于旦角,有時也用于小生。
南梆子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既指京劇中的一種曲調,也指一種傳統打擊樂器。以下是詳細解釋:
音樂特點
南梆子屬于京劇聲腔闆式,定弦與“西皮”調相同,音調和婉柔美,擅長表達幽怨、細膩的情感。其唱腔融合了皮黃腔與其他地方劇種、民間歌舞的曲調,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兼具活潑甜美與慷慨悲壯的特點。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旦角(如青衣、花旦)的抒情唱段,偶爾也用于小生角色,常見于《霸王别姬》《西廂記》等經典劇目。
形制與材質
南梆子為長方形木制中空體,長23—24.5厘米,寬9厘米,厚6厘米,中間開長方形音孔,常用花梨木制作。
演奏方式與用途
左手持梆,右手執竹籤或木槌敲擊,發音渾厚短促。最初用于粵劇伴奏和廣東音樂,後引入京劇樂隊,多伴奏高撥子唱腔,也可模拟馬蹄聲或強化節拍。
如需進一步了解南梆子的經典唱段或樂器演奏技巧,可參考京劇專業資料或器樂研究文獻。
《南梆子》是一種傳統京劇地方戲曲劇種,起源于江蘇南京一帶。它以梆子演唱為主,搭配唱腔、表演和舞蹈,展現了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
《南梆子》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厶(mǔ), 木(mù)和心(xīn)。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南梆子》一詞來源于南京方言,指南京地區的梆子戲。在繁體字中,南梆子的寫法是「南棒子」。
在古代,「梆」字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從現代漢字表中,我們可以得知當今常用字中的「梆」字寫法是從古代進化而來的,其中使用了三個部首:木(mù), 王(wáng)和炏(kuī)。
1.他是一位著名的南梆子演員。
2.我最喜歡南梆子中的唱腔。
3.明天晚上有南梆子的演出。
梆子演唱、梆子戲曲、南京梆子
南京梆子的近義詞有南京地方戲、南京戲劇
南京梆子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