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受命玺。《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三》:“辛酉製皇帝受命寶,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 元符 初,得 漢 傳國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又其一曰‘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是二者, 祐陵 又自倣為之,悉魚蟲篆也,號傳國璽曰受命寶,九字璽曰鎮國寶。”
“受命寶”是中國古代帝王用以象征皇權的重要玉玺,具體解釋如下:
“受命寶”即“受命玺”,是帝王受天命統治的憑證,常見于唐代及五代時期。其名稱源于“受命于天”的皇權正統思想。
作為皇權象征,“受命寶”強化了“君權神授”觀念,尤其在政權更疊時,成為新王朝宣示合法性的重要工具。
注意: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接受命令的寶貴機遇”,此說法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權威曆史記載為準。
《受命寶》是一種指令、使命或任務的寶物,意為被授予的任務或使命。它代表着一項重要而特殊的責任。
《受命寶》的拆分部首是寶字的寶部(宀)和命字的口部(口),它由10畫組成。
《受命寶》是由中國的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在神話故事、小說、戲劇等文學形式中被廣泛使用。
《受命寶》的繁體字是「受命寶」。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受命寶》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它的基本含義和筆畫結構保持不變。
1. 那位勇士被賦予了守護國家的《受命寶》。
2. 老師把這個任務交給你,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受命寶》。
其他以「寶」字作為部首的詞語有:寶貴、寶石、寶藏、寶劍、寶貝等。
《受命寶》的近義詞有:使命、任務、任務書、命令、指令等。
《受命寶》的反義詞有:無任務、自由、解脫、解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