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簾政的意思、簾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簾政的解釋

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吳雲壑》:“ 憲聖 既禦簾政, 趙公 汝愚 為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簾政是中國古代政治史中的特殊術語,指太後或皇後通過垂簾方式參與朝政的統治形式,又稱“垂簾聽政”。該制度起源于漢代,成熟于唐宋時期,典型表現為皇帝年幼或無法理政時,女性統治者以簾幕遮擋身份,通過聽取朝臣奏報、下達旨意等方式行使皇權。

從構詞法分析,“簾”指分隔空間的帷幕,“政”指國家政務,二字組合形成借代性政治概念。《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太後臨朝聽政,因用簾子遮隔,故稱”,強調其空間隔離特征與權力代行性質。據《宋史·禮志》記載,北宋章獻明肅皇後劉娥開創了完備的垂簾儀制,确立“皇帝禦座之西,太後設幄次垂簾”的參政規範。

該制度涉及三大核心要素:一是身份限制(僅限皇太後或太皇太後),二是空間區隔(必須設置物理屏障),三是權力邊界(需以皇帝名義頒布政令)。明清時期逐漸演變為“訓政”“聽政”等變體形式,但始終保持着女性參政的特殊政治符號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簾政”是一個曆史政治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制度。古代帝王年幼或無法親政時,太後通過懸挂簾幕隔開朝堂,在簾後參與或代理朝政,因此得名“簾政”。

二、出處與例句

源自宋代文獻《四朝聞見錄·吳雲壑》:“憲聖既禦簾政,趙公汝愚為相。”
此句記載宋高宗皇後吳氏(谥號憲聖)在特殊時期通過垂簾聽政參與朝政,宰相趙汝愚輔佐的史實。

三、字義解析

  1. 簾:原指遮蔽門窗的布帛,此處象征太後與朝臣的物理隔斷,體現其間接執政的特點。
  2. 政:指國家政務,表明此行為屬于正式的政治制度。

四、曆史背景

該制度多見于中國古代皇權過渡期,如宋代多位太後(劉太後、高太後等)均曾垂簾聽政,成為皇權繼承的特殊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骜夏寶樓鞁乘杯弓市虎不唯藏污納垢愁思川界璀彩代力定購貳體犯上作亂飛禽分詞封垤諷寤負刍斧鑿痕光前絶後關書孤峰突起绛驺激刺讦讪集靈酒妓咎教據有阆宮良賈黴氣盟香米颠猕猴面泌滲磨跎偏過辟旋鉗髠硗瘠喬遷之喜欽歎祈勝榮楯山公倒載申牒沈壯事本書櫃祀土台谏炭火讨年銅鲸罔浪文白瞎搞相分黠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