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七族的意思、西京七族的詳細解釋
西京七族的解釋
西漢 皇後的七個家族。指 呂氏 、 霍氏 、 上官氏 、 丁氏 、 趙氏 、 傅氏 、 王氏 。 晉 庾亮 《讓中書監表》:“向使 西京 七族, 東京 六姓,皆非姻黨,各以平進,縱不悉金,決不盡敗。”一說,指 呂氏 、 窦氏 、 衛氏 、 上官氏 、 霍氏 、 許氏 、 王氏 。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帝王》:“ 西京 七族,皆後黨, 呂 、 竇 、 衛 、 上官 、 霍 、 許 、 王 。”
詞語分解
- 西京的解釋 古都名。 西漢 都 長安 , 東漢 改都 洛陽 ,因稱 洛陽 為 東京 , 長安 為 西京 。 隋炀帝 建 洛陽 為 東京 ,因稱 長安 為 西京 。 唐 顯慶 二年,以 洛陽 為 東都 ,因稱 長
- 七族的解釋 .親族的統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荊軻 之湛七族, 要離 之燒妻子,豈足道哉!” 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孫。” 司馬貞 索隱:“又一説雲,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
專業解析
"西京七族"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稱謂,主要指向東漢時期遷居或世居洛陽(時稱西京)的七個顯赫家族。其核心含義如下:
-
指代對象:
- 指東漢時期(公元25年-220年)都城洛陽(西京)的七個權勢顯赫、門第高貴的世家大族。
- 具體成員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出入,但普遍認為包括:陰氏家族(光烈皇後陰麗華家族)、鄧氏家族(和熹皇後鄧綏家族)、梁氏家族(順烈皇後梁妠家族)、窦氏家族(章德皇後窦氏家族)、耿氏家族(牟平侯耿弇家族)、馬氏家族(伏波将軍馬援家族)、樊氏家族(光武帝母族樊宏家族)。這七族因其與皇室聯姻(多為外戚)或開國功臣身份,長期位居權力中心,享有極高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
-
曆史背景與象征意義:
- "西京七族"集中體現了東漢門閥政治的興起。這些家族通過聯姻、薦舉等方式壟斷高官顯位,形成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深刻影響了東漢中後期的政治格局。
- 他們代表了東漢都城洛陽最頂層的貴族階層,是當時社會地位、財富與權力的象征。其興衰往往與東漢國運緊密相連。
-
詞語構成:
- 西京:特指東漢都城洛陽,區别于西漢都城長安(東京)。
- 七族:指七個特定的、具有極高社會政治地位的家族集團。"族"在此指宗族、世家。
重要說明與參考依據:
- 關于"西京七族"的具體成員名單,古代文獻如《後漢書》、《東觀漢記》等雖詳細記載了這些家族的顯赫事迹,但并未明确使用"西京七族"這一固定詞組并列出全部七家。該稱謂更多是後世史家(尤其是魏晉南北朝及以後)對東漢洛陽頂級門閥的概括性總結。其确切所指存在一定學術讨論空間。
- 主要參考來源基于對《後漢書》中相關世家列傳(如《皇後紀》、《陰識傳》、《鄧禹傳》、《梁統傳》、《窦融傳》、《耿弇傳》、《馬援傳》、《樊宏傳》)的綜合分析,以及後世史論(如唐代杜佑《通典》、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相關評論)中對東漢門閥現象的歸納。鑒于該詞屬曆史專有名詞,其權威解釋主要依賴古代正史及權威史學著作,而非現代漢語詞典。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釋義亦基于上述史實。
結論:
"西京七族"是後世對東漢都城洛陽七個最具權勢和影響力的頂級門閥世族的統稱,他們是東漢門閥政治的代表,深刻影響了該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結構。其具體構成雖有細微争議,但核心家族(陰、鄧、梁、窦、耿、馬、樊)在史書中有明确記載和極高辨識度。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西京七族”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西京七族”指西漢時期通過外戚身份掌控朝政的七個皇後家族,是古代政治聯姻與權力鬥争的典型代表。其名稱中的“西京”即西漢都城長安(今西安)的别稱。
具體家族構成
存在兩種主流說法:
- 呂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趙氏、傅氏、王氏
源自晉代庾亮《讓中書監表》,強調這些家族因與皇室聯姻而顯赫,曾長期把持朝政。
- 呂氏、窦氏、衛氏、上官氏、霍氏、許氏、王氏
另一說認為包含窦嬰(窦氏)、衛青(衛氏)等家族,可能與東漢史學家對西漢外戚的不同歸類有關。
曆史背景與影響
- 權力特征:七族均因皇後或太後得勢,形成“外戚專權”,如呂後家族擅權、霍光輔政等事件。
- 政治批判:庾亮在《讓中書監表》中以七族為例,批評任人唯親導緻的朝政腐敗,主張選拔應注重才能而非姻親關系。
延伸含義
該詞後被引申為“緊密關聯的利益集團”,形容通過血緣或聯姻結成的權勢網絡,常見于古代政治文獻中。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書·外戚傳》或晉代庾亮的表文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姆斯特丹拜井背判貝葉書汊港饞吻騁奇誠貞持事饬查詞窮催攢代稱誕诳調擺定亂鬥很杜廢費連拊摩負挽鈎刀孤愚韓憑城和尚家口檢勑驕豪假寝景表錦念近作駉駉擊撲九光焌燈喀布爾空綠冷若冰霜晾曬撩弄買售馬酮牛腹書傩逐俳嬉跑節場破敗酦醅齊尚妻帑敺役惹災招禍容恕喪檢遂大夫小巧玲珑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