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事務主義的意思、事務主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事務主義的解釋

一種不分輕重、主次,不注意政治方向,而隻埋頭于日常瑣碎事務的工作作風。 丁玲 《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前後後》:“文章裡隻是說這位廠長有點事務主義,沒有壞意,希望他不要多心。” 草明 《乘風破浪》三:“你呀,快成為事務主義者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事務主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來描述一種工作态度或行為方式。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學術解釋,其詳細含義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核心定義

    指在工作中過分拘泥于瑣碎事務,缺乏全局觀念和長遠規劃,忽視對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的思考和處理。例如: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隻忙于日常瑣碎事務,忽視重大問題的工作作風”。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片面強調具體事務而忽視政治思想工作的傾向”。

  2. 行為特征

    • 沉迷于細節操作,忽略目标導向
    • 以完成事務性任務代替系統性思考
    • 回避決策責任,用忙碌掩蓋效率低下

二、延伸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該詞由“事務”(具體工作)與“主義”(思想傾向)複合而成,形成于20世紀中葉,常用于批評官僚體系中的低效工作模式。

  2. 現實表現

    根據行政管理學研究,事務主義常導緻:

    • 目标偏移:如過度追求報表填寫而忽視實際服務效果
    • 創新抑制:因循慣例處理問題,拒絕改進流程
    • 資源浪費:重複勞動消耗人力物力(例:某市統計顯示基層工作者60%時間用于填表)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辭書依據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2. 學術研究

    • 周雪光. 《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7.(分析官僚系統中事務主義的成因)
    • 王紹光. 《祛魅與超越》. 中信出版社, 2010.(論述事務主義對決策體系的負面影響)

四、典型場景示例

領域 事務主義表現 合理替代方案
政府工作 文山會海、重複檢查 數據共享+結果導向考核
企業管理 日報周報占用大量時間 OKR目标管理+關鍵成果複盤
教育系統 教師填表代替教學創新 簡化流程+教學自主權下放

警示意義:事務主義被列為官僚主義典型表現之一,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2019年)明确要求破除此類作風問題。

網絡擴展解釋

事務主義是一種工作作風,指在工作中缺乏系統思考和全局觀念,過度關注瑣碎事務而忽視核心目标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事務主義表現為機械處理日常事務、主次不分、被動應付,常導緻“忙而無果”。其核心在于忽視戰略方向,例如僅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卻不思考數據背後的意義。

二、具體表現

  1. 機械執行:如“提線木偶”般照搬流程,缺乏創新和反思;
  2. 無效忙碌:看似全天工作,實則成果有限(如職場白領小李的案例);
  3. 形式化傾向:通過加班、填表等“作秀”掩蓋低效。

三、産生原因

四、應對建議

  1. 強化學習:提升理論素養和系統思維;
  2. 明确優先級:區分事務的輕重緩急,聚焦關鍵目标;
  3. 主動思考:分析數據、任務背後的深層邏輯與價值。

五、影響與警示

長期陷入事務主義會阻礙個人成長和組織發展,甚至“贻誤國家事業”。需警惕将“忙碌”等同于“成效”的誤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方法論,可參考、3、4中的詳細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凹版哔哩礴喇必由之路車從程督坼剖窗蟾膽囊大數據丁憂堆案度日犯阙風飈複道扶翊貢瑞管待過案和簡後聯候正畫眉墨鹄白魂飛魄揚互體揀信生蛣蜋解手接仗棘蘿靜亂诘屈攬勝陋宗眉目梅三南卷旁騎配號情人清早晨屈染沈種矢槀私僮鎖臂傥來之物退旅進旅外侮微徑無懈可擊閑粹像形縣士小榻心馳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