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莅民的意思、莅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莅民的解釋

管理百姓。《晏子春秋·問上二九》:“ 景公 問曰:‘臨國莅民,所患何也?’”《南齊書·武帝紀》:“經邦之寄,寔資莅民,守宰祿俸,蓋有恆準。”《南齊書·武帝紀》:“莅民之職,一以小滿為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莅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管理百姓,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莅”指到任、治理(含尊敬義),“民”即百姓,組合後表示統治者或官員對民衆的治理行為。該詞強調以責任态度行使管理職責,如《南齊書》載“莅民之職,一以小滿為限”。

  2. 詞源與結構

    • “莅”通“蒞”,本義為親臨、監督,引申為治理;
    • “民”在古漢語中特指被統治的普通民衆。
  3. 文獻用例
    該詞多次出現在典籍中:

    • 《晏子春秋》記載齊景公問政:“臨國莅民,所患何也?”
    • 《南齊書·武帝紀》強調官員職責:“經邦之寄,寔資莅民”。
  4. 相關詞彙
    同音詞“厲民”(損害百姓)需注意區分,二者雖音同但含義相反。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文言研究。如需深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晏子春秋》《南齊書》等原始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

《莅民》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君主或者官員親臨百姓之中,親自了解民情民意,與百姓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

拆分部首和筆畫

《莅民》由“艹”和“米”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莅民》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當時,國君在重要的禮儀典禮上要親自到百姓之中,與他們交流,以表達對百姓的關懷與尊重。

繁體

《莅民》的繁體字為「蒞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原字形為「艹吏口」,表達的含義與現代用法相同。

例句

1. 君主應該經常莅民,了解民情。
2. 當地官員莅民考察,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3. 這位領導真心莅民,對人民的需求了如指掌。

組詞

常見的與《莅民》相關的組詞:
1. 莅臨:指君主或者高級官員親自到某地;
2. 親民:指領導或者官員親近百姓,關心百姓福祉;
3. 接民意:指領導或者官員接受百姓的意見,傾聽百姓的心聲。

近義詞

與《莅民》相近義的詞語包括:
1. 溝通民意:表達與百姓進行交流溝通的意思;
2. 深入了解:指對某個情況或者群體進行深入調查了解;
3. 踐行人民路線:指領導或者官員實際行動中體現對人民利益的關注與支持。

反義詞

與《莅民》相反義的詞語包括:
1. 遠離群衆:指領導或者官員與百姓疏離,不了解民情;
2. 高高在上:指領導或者官員對于百姓的态度傲慢和高傲;
3. 不通人情世故:指領導或者官員不解人情世故,對民意漠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