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奈何。怎樣辦;如何處置。《書·湯誓》:“今汝其曰, 夏 罪其如台?” 孫星衍 疏:“ 史遷 ‘如台’作‘奈何’。” 曾運乾 正讀:“如台,奈何也。” 漢 揚雄 《法言·問道》:“ 莊周 、 申 、 韓 不乖寡聖人而漸諸篇,則 顔 氏之子 閔 氏之孫其如台?”
(2).奈何。為什麼。《漢書·叙傳下》:“開國承家,有法有制,家不臧甲,國不專殺。矧乃齊民,作威作惠,如台不匡,禮法是謂!”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十五》:“如台猶奈何也。言遊俠之徒,以齊民而作威作惠如此,奈何不匡之以禮法也。”
“如台”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疑問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表示“奈何”或“如何處置”
常見于《尚書》《漢書》等典籍,用于詢問應對方法。例如《尚書·湯誓》中的“夏罪其如台?”意為“夏的罪行該如何處置?”。漢代揚雄《法言·問道》中也有類似用法。
表示“為什麼”
在部分語境中,它可表達疑問或反問,如《漢書·叙傳下》的“如台不匡,禮法是謂!”意為“為何不糾正這種行為?”。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考證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如台》是指一種古代文化傳統中用來作為園林建築的平台式台子,一般用于觀賞風景或舉行文藝演出等活動。它通常是以台階形式搭建起來的,供人們登高俯瞰或站立。
《如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女”和“台”兩個部首。其中,“女”是“亻”的像形字,“台”是一個獨立的字義。
根據《康熙字典》,《如台》的總筆畫數為8畫。
《如台》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最早出現在文獻中的時間較為久遠。它常以台階形式體現,用于園林建築中。
在繁體字中,《如台》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上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很多字形發生了變化,包括《如台》。雖然這種變化很難一一列舉,但可以說古時候的寫法相對更繁複一些。
1. 園中的如台,高聳入雲,讓人不禁感歎它的壯麗。
2. 這座如台的設計獨特,成為了城市的地标之一。
1. 如雨台:以台階形式建造的供欣賞雨景的台子。
2. 如山台:以台階形式建造的供登高遠眺山景的台子。
3. 如夢台:用于表達自己的心境或情感的台子。
1. 台階:用于登高、瞭望等活動的平台。
2. 高台:較為高聳而寬敞的平台。
3. 蹬台:以不同高度的階梯相連而成的平台。
1. 低地:相對高台而言的一個較低的地方。
2. 地面:沒有任何台子或平台建築的地面。
3. 泥土:未經加工或修建的原始土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