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豚的意思、河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豚的解釋

[fugu;puffer] 東方鲀的俗稱。體内(主要是生殖腺、肝髒和血液)含有類似于箭毒的熱穩定毒素。常見的有蟲紋東方鲀( Fugu Vermicularis )、弓斑東方鲀( F.ocellatus )和暗色東方鲀( F.obscurus )。亦作鲀科魚的俗稱

正是河豚欲上時。——宋· 蘇轼《惠崇<春江晚景>》

詳細解釋

亦作“ 河魨 ”。魚名。體圓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闆。背部黑綠色,腹部白色,鳍紫紅色。肉味鮮美,肝髒、生殖腺及血液有劇毒,經處理後可食用。我國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産。 宋 蘇轼 《惠崇春江晚景》詩之一:“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元 王逢 《江邊竹枝詞》:“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獨河魨天下稀。” 明 陶宗儀 《辍耕錄·食品有名》:“水之鹹淡相交處産河豚。河豚,魚類也,無鱗頰,常怒氣滿腹,形殊弗雅,然味極佳,煮治不精,則能殺6*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無題>詩之一》:“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河豚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河豚(又稱“河鲀”)是鲀形目鲀科魚類的通稱,尤其指東方鲀屬的魚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名稱由來
河豚因其常見于江河入海口,受驚時鼓氣如豚(豬)而得名。古人也因其膨脹形态稱“氣泡魚”“吹肚魚”。需注意區分哺乳綱淡水豚科動物(如白鳍豚),“河豚”作魚類時正确寫法應為“河鲀”。

2. 形态特征

3. 毒性
河豚體内含劇毒“河豚毒素”(熱穩定神經毒素),主要分布于肝髒、卵巢和血液。0.5毫克即可緻命,需專業處理去毒後方可食用。

4. 分布與習性

5. 食用價值與風險

注意:食用河豚需由持證廚師處理,普通消費者切勿自行烹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豚

河豚(hé tú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河(水的河流)和豚(一種動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5。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河豚是一種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的魚類,因其外形和獨特的特點而得名。

在繁體字中,河豚的寫法為「河豚」,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河豚的古時寫法為「河」和「彐」組成,「河」表示水流,「彐」表示豚的頭部。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一些關于河豚的例句:
1. 河豚是一種受保護的海洋生物。
2. 他們品嘗了河豚的美味食物。
3. 這家餐廳有特色的河豚料理供應。

一些與河豚相關的詞語:
1. 河流
2. 河岸
3. 河水
4. 豚鼠

與河豚的近義詞:
1. 刺豚
2. 鳐魚

與河豚的反義詞:
1. 平魚
2. 鲸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