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索的意思、擿索的詳細解釋
擿索的解釋
搜索。《新唐書·姚勖傳》:“及 德裕 為 令狐綯 等譖逐,擿索支黨,無敢通勞問。”
詞語分解
- 擿的解釋 擿 ī 挑出:“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彈射飛鳥。” 挑剔;指摘:“伏聞諸典校擿抉細微,吹毛求瑕。” 指使:“衛将軍(王)商密擿永令發去。” 揭發:發奸擿伏(揭露隱秘罪惡)。 搜索。 探。 剖開;
- 索的解釋 索 ǒ 大繩子或大鍊子:索子。索道。鋼索。絞索。線索。 搜尋,尋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還。索求。索取。勒索。 盡,毫無:索然無味。 單獨:離群索居。 姓。 筆畫數:; 部首:糸;
專業解析
“擿索”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動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分析。
一、基本釋義
“擿”字本義為“挑開、揭露”,《說文解字》釋作“搔也”,後引申為“探求”之義;“索”指“搜尋、求取”,二者組合後構成聯合式動詞,表示“深入探尋、仔細查找”的動作。該詞多用于學術考據或文獻研究場景,如《漢書·藝文志》載:“武帝時,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擿索遺文。”
二、詞源特征
- 古語色彩:主要活躍于秦漢至唐宋文獻,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 語體特征:屬于書面雅言,多出現在史學、經學著作中
- 動作強度:強調系統性、徹底性的搜索行為,如《後漢書》注引:“擿索幽隱,考校律曆。”
三、典型用例
《資治通鑒·漢紀》中“擿索奸慝”指徹查惡行,《新唐書·藝文志》載“擿索群書”謂全面搜集典籍。清代考據學家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亦用此詞描述文獻校勘過程。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辭源》第三版)
網絡擴展解釋
“擿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及字義分析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tī suǒ(注意“擿”在此處讀tī,而非其他讀音如zhì或zhāi)。
- 詞義:指“搜索”,強調深入、細緻地查找或探查,常用于文獻或曆史事件中描述對人物、事物的追查。
2.文獻例證
- 出自《新唐書·姚勖傳》:“及德裕為令狐綯等譖逐,擿索支黨,無敢通勞問。”
此句描述李德裕被誣陷後,其黨羽被徹底清查的政治背景,“擿索”在此指對相關人員的全面搜捕和牽連。
3.字義解析
- 擿:本義為“挑出”“揭發”,如《說文解字》釋為“搔也”,引申為揭露、挑動。
- 索:意為“尋找”“求取”,如《詩經》中“宵爾索綯”指編織繩索,後泛指搜尋。
- 組合後,“擿索”更強調通過揭露或挑動的方式進行深入搜索。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政治鬥争、案件審查中的嚴密追查,或學術研究中對文獻的細緻考據。
5.近義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漢語詞彙的用法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新唐書》等史籍或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暗劣百廢具舉拔寨編程式邊際人倉粟顫抖抖車槥撤軍得衆點漆地統二流大挂番守犯私非據肥壯風濕尴尬光潤鬼鬼祟祟姽婳衮疊和勝皇辔晦黯假贳驚窘究懷集訓鞠黃樂意亮丑裂裂淩虛裡宰冒榮免稅鳴響齧氈凄黯千金壽輕嫷惹祻榮吝射父蓍筮食肬手書説知胎動陶韋條定統戎妄人暐暐問閲倭堕髻仙李蟠根吓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