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觸籓的意思、進退觸籓的詳細解釋
進退觸籓的解釋
前進後退都有障礙,指進退兩難。
詞語分解
- 進退的解釋 ∶前進和後退進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進退無顔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進退坐作之方。;;宋; 蘇轼《教戰守》進退維谷 ∶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指言行適度不知進退詳細解釋亦
- 籓的解釋 籓 ā 大箕。 古同“藩”,籬笆:“籓門竹徑,清楚可愛。” 籓 ā 姓。 籓 ā 有柄的畚箕一類器具。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進退觸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jìn tuì chù fān(部分資料注音為“zǔ”或“lián”,但根據《易經》原文及權威解釋,正确讀音應為“fān”)。
- 出處:源自《周易·大壯》中的“羝羊觸籓,不能退,不能遂”,後由孔穎達注解引申為進退兩難之意。
二、含義解析
-
字面意義
公羊(羝羊)的角被籬笆(籓)卡住,既無法後退也無法前進,比喻陷入困境,無論選擇前進還是後退都會遇到阻礙。
-
引申意義
形容人在面臨複雜局面時左右為難,難以抉擇的狀态,強調客觀環境導緻的被動性。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具體情境中的兩難狀态。
- 例句:
“進退觸籓,計當安施,幸蚤圖之,毋悔噬臍。”(清·魏源《籌漕篇上》)。
四、相關辨析
- 易混淆詞:與“進退維谷”近義,但“進退觸籓”更強調因外部障礙導緻的困境,而“進退維谷”側重主觀選擇的困難。
- 字形注意:部分資料誤将“籓”寫作“藩”,實為異體字,本義均指籬笆。
五、擴展學習
可通過《周易》《說文解字》等典籍進一步了解其哲學背景,或結合曆史文獻中的用例體會語境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退觸籓》這個詞的意思
《進退觸籓》是一個成語,意指在困境中左右為難,進退兩難,無法抉擇。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退觸籓》可以拆分為以下幾個部首和筆畫:
進(辶):辶為迷你部首,2畫
退(辵):辵為迷你部首,3畫
觸(角):角為單獨的部首,7畫
籓(竹):竹為獨體字部首,16畫
來源和繁體
《進退觸籓》是由《漢語成語源流詞典》所收錄的,出自古代文學作品《列離贊》中的一句詩:“所謂進退觸籓,眇往者,棘鲠者,莫有吾歸。”該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進退觸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進退觸籓》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觸字的古寫為「覶」,意思依舊相同。
例句
他面對兩個崗位的選擇,感到進退觸籓,猶豫不決。
組詞
退避三舍、進退兩難、進退維谷、觸景生情、進退失據等。
近義詞
進退兩難
反義詞
有備無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