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枉輕慢。《明史·鞑靼傳》:“明年夏, 萬達 復言:‘敵自冬涉春屢求貢,詞恭,似宜許。’不聽,責 萬達 罔瀆。”
“罔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不聽,責萬達罔渎。”
意為朝廷因不采納官員萬達的建議,反指責他“罔渎”(欺瞞輕慢),體現該詞常用于上級對下級的問責。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語境,可查閱《明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4、9來源)。
罔渎(wǎng dú)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無理取鬧,對人或事物進行無理地侮辱、亵渎或輕視。下面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分析,介紹其來源、繁體字形、古時漢字寫法,以及給出一些例句,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罔(wǎng):由“罒”(網)和“王”(王冠)兩個部首組成,共有6個筆畫。
渎(dú):由“氵”(水)和“度”(度量)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1個筆畫。
罔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的《論語·陽貨》篇。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民于其所不知,蓋罔如也。”意思是說,士人對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感到有所缺失,而民衆對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則感到迷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罔渎可理解為無知所帶來的輕視和惡意。
罔渎的繁體字形為「罔犢」,其中「犢」為古代對「渎」的不同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再使用。
上古時期,罔渎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罔」的古字形為「罒」,罒上為「八」字形,下面為「冉」字形。渎的古字形為「豕」字形加上「井」字形,類似渎字古寫有「貣」(豕+冂)。
1. 他在人前罔渎了我的努力和成就,令我感到非常受傷。
2. 不要隨意罔渎他人的信仰,尊重彼此的宗教觀念。
3. 這樣的行為罔渎了整個學術界的底線,不應被容忍。
1. 輕渎:對人或事物進行輕蔑、不尊重的行為。
2. 亵渎:對聖潔的人、物或儀式進行不敬的言行。
1. 诋毀:說别人壞話,抹黑别人的名譽。
2. 蔑視:對人或事物心懷輕蔑,不把其放在眼裡。
尊重、崇敬。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于罔渎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漢字寫法以及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