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撫慰鼓勵。《三國志·魏志·趙俨傳》:“行三十裡止,放馬息,盡呼所從人,喻以成敗,慰勵懇切。”
“慰勵”是由“慰”和“勵”兩個語素組成的複合詞。從漢語詞典角度分析,其核心含義為“通過安慰和鼓勵給予支持”,具體可拆解為以下層面:
詞義構成
“慰”表示安撫、寬解,如《說文解字》中釋為“安也”;“勵”意為勸勉、激發,《玉篇》注為“勸也”。兩者結合後,詞義從單方面的安撫擴展為兼具情感撫慰與行動激勵的雙重作用。
語法功能
屬動詞,常作謂語,如“上級慰勵将士”“師長慰勵學生”。其賓語多為受助對象,隱含“通過言語或行動傳遞積極力量”的及物性特征(參考《現代漢語動詞用法詞典》)。
語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莊重語境,如《後漢書·隗嚣傳》載“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慰勵之”,體現對困境中個體或群體的精神支持。現代漢語中常見于教育、軍事、職場等需提升士氣的場景。
近義辨析
與“安慰”相比,更強調鼓勵性;與“激勵”相比,更側重情感關懷。其獨特性在于平衡共情與賦能,符合漢語“剛柔并濟”的表達傳統(據《漢語同義詞辨析詞典》)。
“慰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èi lì,其核心含義是撫慰鼓勵,指通過言語或行動給予他人情感支持,幫助對方緩解低落情緒或面對困難。
基本定義
由“慰”(安撫、寬解)和“勵”(勉勵、激勵)組合而成,強調在安慰的同時給予積極引導,常用于他人遭遇挫折或情緒低落時的關懷行為。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趙俨傳》:“行三十裡止,放馬息,盡呼所從人,喻以成敗,慰勵懇切。”。現代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領導對下屬、長輩對晚輩的鼓勵。
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相關章節。
哀痛诏暗渡陳倉遨逰表着兵操嬖童長秀毚檀誠悃赤寒打诃大媽當晝大閲砝碼分好付之一笑割漆工食搆通果遂歡心扈衞潔采解衣卸甲靓妝斤石九絲钜坊臨軍對壘亂點鴛鴦買賤賣貴麻繩敏洽烹狗藏弓潑材料敲髓灑膏輕言輕語侵浔鬈曲诠擇勸助殺傷力虱蛀水礶銀盆堂堂一表貪小縧索玩索違例紊紛污濫向赴纖健先馬走獻替可否消削細長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