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威王 欲用 莊子 , 莊子 以龜為喻,表示“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不願“其死為留骨而貴”,拒絕了 威王 。見《莊子·秋水》。後以“塗龜”指隱居不出。 明 何景明 《寄李郎中》詩:“得失竟須知塞馬,榮華終不易塗龜。” 明 唐順之 《鄱陽别方道人》詩:“詎知衰鳳堪為笑,且學塗龜得自全。”
“塗龜”是一個源自《莊子·秋水》的典故,主要含義與隱逸思想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典故出處
源于戰國時期楚威王欲任用莊子,莊子以龜作喻:甯願活着在泥塗中拖着尾巴爬行,也不願死後被供奉在廟堂顯貴。此典故意在表達對自由與生命的珍視,拒絕世俗權貴的束縛。
詞義解析
“塗”指泥塗、泥濘之地,“龜”象征自然生靈。組合後,“塗龜”比喻甘于貧賤、隱居避世的生活态度,強調精神自由高于世俗榮華。
用法與延伸
古代詩文常用此詞表達隱逸情懷,如明代何景明《寄李郎中》中“榮華終不易塗龜”,即以對比手法凸顯堅守隱逸的決心。
其他争議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塗龜”指在龜背塗寫以行騙的行為,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與詞源混淆或民間誤傳有關,需謹慎采信。
該詞核心含義源自莊子哲學,是中華文化中隱逸精神的典型符號。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秋水》原文及漢典等權威釋義。
塗龜是一個民間俗語,形容一個人在某個事情上表現得非常糟糕或失敗。
塗龜的部首是水(氵)和龍(龍),共有13個筆畫。
塗龜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認為塗龜是源于古代民間的祭祀活動。據說古人在祭祀活動中,會将龜殼塗成各種顔色以示吉祥,但如果塗得不當,就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象征。
另一種解釋是來源于傳說中的塗山。塗山是一座位于南海之上的神秘之地,相傳有一隻長有九個頭的怪龜經常出沒于此,人們将之稱為塗龜。塗龜因其行動迅速,十分狡猾,并且帶有一些邪惡的意味,因此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事上表現糟糕或失敗。
塗龜的繁體字為塗龜。
塗龜的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禿龜。
他今天在考試中塗龜了,隻得了個倒數第一。
組詞:塗鴉、塗抹、塗寫、塗染。
近義詞:失敗、走狗屎運。
反義詞:成功、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