矍铄的意思、矍铄的詳細解釋
矍铄的解釋
[hale and hearty]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铄哉,是翁也。——《後漢書·馬援傳》
精神矍铄
詳細解釋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後漢書·馬援傳》:“ 援 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唐 劉禹錫 《贈緻仕滕庶子》詩:“矍鑠據鞍時騁健,殷勤把酒尚多情。”《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鮮于同 時年六十有一,年齒雖增,矍鑠如舊。” 清 劉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登樓拾級,不賴人扶。謂公矍鑠,百年可逾。”
詞語分解
- 矍的解釋 矍 é 〔矍铄〕形容年老而有精神的樣子。 驚慌地看着:矍然(驚視的樣子)。矍矍(左右驚顧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目; 筆順編號:
- 铄的解釋 铄 (鑠) ò 熔化金屬:衆心成城,衆口铄金。 消毀,消損:“秦先得齊宋,則韓氏铄”。 同“爍”。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矍铄”是一個漢語成語,專用于形容老年人精神飽滿、目光炯炯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 定義:形容老年人目光明亮、精神健旺,身體強健且不失風采。
- 核心特點:強調老人由内而外的活力,包含眼神銳利(如“矍”字所示)和精神煥發(如“铄”字引申義)兩層含義。
2.字詞解析
- 字形結構:
- 矍:上半部為“目”(眼睛),下半部為“隺”(高視遠望),整體表示睜大眼睛、目光敏銳的樣子。
- 铄:原指金屬熔化的光芒,引申為精神煥發如光輝閃耀。
- 讀音:正确讀音為jué shuò,常見誤讀為“què shuò”,需注意糾正。
3.典故與出處
- 經典文獻:
- 《後漢書·馬援傳》記載,東漢名将馬援老年時仍能披甲上馬,漢光武帝贊歎:“矍铄哉!是翁也。”。
- 宋代蘇轼《入峽詩》中“矍铄空相視”亦用此典。
4.使用示例
- 造句:
- “祖父雖年過八旬,仍精神矍铄,每日晨練不辍。”。
- “視頻中,百歲老人談吐清晰,目光矍铄。”。
- 適用對象:僅用于形容老年人,含褒義。
5.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健旺、神采奕奕、老當益壯。
- 反義詞:老态龍鐘、萎靡不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查閱《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矍铄》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矢”和“金”,筆畫數為19畫。這個詞來源于《楚辭·九章·登樓》中的用法,形容人的目光犀利、精明敏銳、機智過人的樣子。在繁體字中,該字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中,《說文解字》中将“矢”的旁邊加上了兩點,表示這個字是跳躍射箭的動作,意味着敏捷。而“金”則是代表硬金屬的意思,有剛強堅固、堅定不移的含義。因此,“矍铄”所表達的是一個人有着警覺、聰慧、精明并且不容易被欺騙的特點。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眼神矍铄而善于觀察,很難讓人逃脫他的視線。”這句話中的“矍铄”描述了這個人敏銳的目光和精明的觀察力。
組詞方面,可以用“矍铄”的部首“矢”和“金”為基礎,組合成其他詞語,如“矢志”、“矢口”、“矢量”等。這些詞語都包含了“矢”的意思,可以表達出堅定、直接和突破的含義。
近義詞方面,可以有“機智”、“敏銳”、“銳利”等詞語。這些詞語都能夠表達出相似的概念,形容一個人聰明、機敏和反應迅速的性格特點。
反義詞方面,可以用“木讷”、“遲鈍”、“愚笨”等詞語。這些詞語則與“矍铄”相反,形容一個人反應遲鈍、思維遲緩、不夠敏捷。
總之,矍铄這個詞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目光銳利、機智敏捷的特點。無論是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還是在現代語境中被使用,矍铄都是一個富有表達力的詞語,可以形容一個人的眼神犀利而敏銳,以及思維靈活且能夠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